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1968年,地空导弹营长7次“违令”拒不发射导弹,竟救下了4架战机

2024-10-31 20:27 来源:贴说网 点击:

1968年,地空导弹营长7次“违令”拒不发射导弹,竟救下了4架战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指点点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1月23日,广西明宁机场上空突然出现了四架疑似美军飞机。

“不速之客”的到来,让整个空七军的气氛骤然凝重。指挥部深感敌情紧急,立马向驻守在此的地空导弹部队二营,下达了导弹攻击的命令。

然而,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34岁的二营营长陈辉亭竟然“毫无作为”,一连7次拒绝执行上级下派的攻击任务。

陈辉亭

对军人来说,违抗命令属于严重错误行为,是会被送上军事法庭审判的。

可令人吃惊的是,“抗命”的陈辉亭事后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成了挽救空七军的英雄,受到了上级的强烈表扬和飞行员的诚挚感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拒绝执行命令

1968年1月23日,空七军指挥所的值班员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地对空中安全进行着监测。

突然,一串整齐排列的可疑飞机闯入他的视线。单看外形就能判断,其绝非普通的民航客机、货机,而是战斗机。值班员的心猛然一跳,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

这一年,越南战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为了扩张实力,打压社会主义政权,美国悍然干涉他国内政,穷兵黩武,全力增援南越对抗北越。

期间,就像朝鲜战争时期,借机将战火烧到鸭绿江畔,轰炸我国边境一般。

此番美军故技重施,借着飞跃中越边境的机会,明里暗里经常袭扰我国领海领空,令我国空军不胜其扰。

为了应对美机的挑衅威胁,空军战士们始终保持警戒,而负责监控领空情况的值班员,精神更是时刻处在高度紧绷的状态中。

所以当发现身份不明的飞机后,值班员立即警惕起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4架战机,试图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它们的身份。

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事情:这一队战机所采取的编队方式和经常跑过来骚扰的美国战机一样,都是“4机编队”。

值班员果断地将目标判断为“敌机”,用敌情编号通报了其坐标。这一举动,瞬间触发了空军的应急机制。

不一会儿,空七军指挥部就做出了坚决反击的决定,要求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立即发射导弹、打击目标。

危急关头被委以重任,二营自然来头不小。

新中国成立后,败逃台湾省的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扶持下,不断派出先进的高空侦察机窜犯侵扰,搜集各种情报,肆无忌惮地挑战着我军防空部队的底线。

为了结束被动的局面,中央火速从前苏联引进了“萨姆2”地空导弹,并就此专门组建了一支地空导弹部队,而这正是二营的来历。

自成立以来,二营在打击美蒋军机方面,可谓成果斐然。

1959年10月7日,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窜犯大陆,二营果断发射导弹,几十秒的时间就将其炸得粉身碎骨。

不仅如此,二营还曾经使用苏联制造的S-75(萨姆2)导弹击落过三架U-2高空侦察机。

凭借光辉的战功战绩,早在1964年,二营便获得了国防部授予的“英雄营”荣誉称号。

1967年,驻扎在西北戈壁的二营被中央正式调到广西宁明机场驻防,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击落那些“不请自来”的美军战机。

然而一向表现出色的二营,偏偏在这一天“掉了链子”。空七军指挥部一连下达了7次发射导弹的命令,可二营却始终保持着沉默,一颗导弹也没发射出去。

而这和当时的二营营长陈辉亭,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辉亭之所以公然违抗上级指令,绝非出于什么细思极恐的阴谋论。他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天上的飞机,到底是不是美国派来的?

关于这一看似毫无由头的犹豫,还得从事发一个小时前说起。

那时,陈辉亭正在二营指挥所里主持一场严肃的会议。突然,一阵巨大轰鸣声响起,打断了他的讲话。

陈辉亭快步走到指挥所外查看情况,发现跑道尽头的导弹阵地上,是4架歼6战机正在准备起飞。

陈辉亭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两条眉毛忽然紧皱起来,口气严肃地询问身边的值班参谋:

“今天机场有没有飞行训练?”

“没有。”

听到值班参谋给出了否定回答后,一个大胆的猜测撞进了陈辉亭的脑海中:飞行部队不提前打招呼直接起飞,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突然遭遇了敌情。

想到这里, 陈辉亭的表情瞬间凝重起来。

紧接着,空七军“发现小型机”的通报消息就传到了陈辉亭的耳朵里。

通报内容坐实了陈辉亭的猜想,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他没有片刻犹豫,立马走进指挥所内,让战士用彼时二营配备的最先进的红旗-2地空导弹对空中目标进行侦查。

入侵目标被快被成功锁定——是4架小型机,距离阵地90公里。

空七军随即宣布部队进入一等紧急状态。霎时间,凄厉紧张的警报声开始在机场上空回荡,点燃了地空导弹二营全体官兵的战备情绪。

一片紧张肃杀的气氛中,作为营长的陈辉亭始终保持着理智和镇定。

收到发射导弹的命令后,他全神贯注的站在标图桌前仔细研究,想更精确的锁定敌机位置以及航向,以便精准打击。

忽然,一个念头从陈辉亭脑袋里闪过。他抬头盯着屏幕上显示着四架“敌机”,莫名想起了不久前刚从宁明机场起飞的4架歼6战机。

陈辉亭连忙通知飞行员避开二营作战空域,到其他机场降落,以免被导弹误伤。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让陈辉亭惊呆了,指挥部明确表示,今天根本没有飞机起飞。

这就奇怪了,那四架军机明明是在自己的眼前起飞的,怎么就凭空消失了呢?

陈辉亭的大脑飞速地运转着,一双眼睛紧张地盯着大屏幕,嘴里还不住地喃喃自语道:“那4架歼6到底在哪儿?”

打还是不打

作为一辈子都在跟美军飞机打交道的地空导弹专家,陈辉亭的犹豫并非没有道理。

17岁刚一入伍,陈辉亭便进入了雷达部队,在高强度的训练中迅速掌握了雷达和地图的运用,对美军、前苏联各种飞机的名称、型号、特征和性能更是了如指掌、谙熟于心。

19岁时,专业素质过硬的陈辉亭又被派到了朝鲜战场历练,亲身参与了我军防空部队第一次大规模的反空袭作战。

面对拥有世界一流战机的美国空军,陈辉亭丝毫没有惧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对敌进行打击。

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他思考缜密、反应机敏、行动迅速、指挥灵活,凭借出众的作战能力为部队立下卓越功勋。

回国后,陈辉亭又在组织的安排下参与组建了“二营”,带领这支队伍继续和美蒋军机斗智斗勇,并取得节节胜利,可谓劳苦功劳。

毫不夸张地说,身为营长的陈辉亭是整个二营的灵魂人物。

多年以来,通过丰富的作战经验,陈辉亭总结出一个道理:只有做到对敌情的精确掌握,才能实现对敌人的精准打击,因为任何一个不起眼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失败,让军队付出惨重代价。

正是因为这份谨慎,没有搞清楚我军4架歼6战机身处何处的陈辉亭,才迟迟不愿意执行发射导弹的命令,而是一再地向上级确定空中情况:“营长在阵地亲眼看到4机起飞,请上级核实。”

只可惜局势瞬息万变,就在陈辉亭焦急等待核实结果之际,天上的4架“敌机”开始围着阵地东南方向打转,并且整齐有序地朝二营阵地逼近。

眼看目标越来越近,战士们的情绪愈发紧张,就连一向镇定自若的陈辉亭也坐不住了,他立即下令“接电”。

导弹进入待发状态。

距离持续缩短,只剩65公里了。

陈辉亭再次发出“同步”的指令:“前置法,导弹三发,17公里消灭”。

下达命令的瞬间,二营的4发导弹已经就位,跟随着雷达天线转动,充满威力的弹头精确地瞄准了目标所在方向。

只要再下最后一道命令,导弹便会发射出去,将4架“敌机”一网打尽。

恰巧此时,上级终于传回了核实结果。尽管空七军指挥部确切表示“空中并无我军战机”,但依旧没有说明那4架歼6到底去了哪儿,这让陈辉亭感到十分不安。

而刻不容缓的打击任务,又像一座大山压在肩头,几乎快要将他摧垮。

焦虑、紧张、怀疑,各种复杂的情绪占据了陈辉亭的大脑,他再次表情凝重地将目光移到显示器上,只见“敌机”越来越近,快要进入导弹17公里的发射距离内了。

这时,一旁的引导技师用洪亮的声音汇报道:“发射距离到!”

同时间,指挥所再次传来了上级“消灭敌机”的命令。

一时间,所有人都屏息静气,齐刷刷地看向了陈辉亭。引导技师更是轻轻将大拇指放在了发射按钮旁,紧张等待着陈辉亭做最后的指示。

打还是不打呢?

千钧一发之际,陈辉亭仍然在沉思,他不断回想着以往美国战斗轰炸机入侵领空的种种行为特征,想要找到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战机的身份。

终于,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漏洞:以往美军战机都是擦边而过,除非飞错航线或者被中国援越的高炮部队打懵了,才会深入中国境内,可这次的飞机却是扎扎实实地飞到了境内兜圈子。

要知道,美国为了掩盖“世界和平搅屎棍”的本性,向来喜欢自诩“世界警察”。像是介入越南战争,都特意制造了北部湾事件,当做冠冕堂皇的借口。

而此番如此大张旗鼓的架势,显然不大符合美方搞事情的一贯风格。很可能,这4架飞机根本不是美国军机,而是我军神秘消失的4架歼6战机!

这个猜测让陈辉亭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如果真如自己推测的那样,一导弹打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可他又转念一想:万一自己判断失误,违抗军令贻误战机,别说受处分、被送上军事法庭,丢了军籍党籍都有可能。

陈辉亭在心里反复掂量着不同决定的后果,最终还是保护战友周全的念头,占了上风。

他把心一横,顶着巨大的压力下定决心:不能打。

看到引导技师几乎快要按下按钮,陈辉亭立马示意他将手抽走,同时命令三个操纵手认真观察飞行动态,要求二营在辨明敌我之前,绝不能盲目发射导弹。

短短25分钟里,空七军指挥部连续7次要求二营打击目标。斩钉截铁的命令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刀子,铺天盖地向陈辉亭刺来,时刻考验着他的理智。

此时陈辉亭已经顾不上权衡利弊了,他公然“以下犯上”,执着要求上级先确定我方4架歼6战机的具体情况和所处位置。

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到确切答案,天空中突然炸开4声巨响,让陈辉亭心里顿时凉了半截:连高射炮都开了,难道自己真的判断错了?

不料峰回路转,就在陈辉亭自觉前途一片黑暗之际,来自空七军指挥部的电话再次响起:不要射击!二营作战空域的飞机是我军飞机,现已打开加力加速脱离。

万幸,在陈辉亭的数次要求下,空七军的领导终于重视起了他的怀疑,开始查实目标飞机的准确信息,这才搞清了真相:被误当成敌机的,原来正是刚从宁明机场起飞的4架歼6!

危机终于得到解除,陈辉亭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

那么,如此荒唐的错误究竟是怎样酿成的?

一切还要从这天早上刚刚修理好的一架歼6战机说起。

抗命是为了救命

为了确保战机的性能,部队规定,任何经过检修的战机都必须进行试飞,做到万无一失再投入使用。1968年1月23日这天,试飞的歼6战机也不例外。

然而,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这天,雷达竟在跟丢飞机之后,误打误撞将山头的回波判定成了试飞歼6。

至于真正的试飞歼6,则因为返程航线恰好是美机惯常来犯的方向,外形也与美军小型战机相似,便被雷达团指挥所想当然的误当做了敌机,紧急派遣另外4架歼6战机迎战。

就这样,戏剧化的一幕上演了。我军的4架歼6战机接二连三飞入空中,四处搜寻所谓“敌机”的踪影。

可由于此时被判定为“敌机”的试飞歼6已经返航落地,它们便取而代之,又被故障的雷达锁定为了“敌机”。

空七军以为美国军机来势汹汹,火速下令让陈辉亭的二营进行导弹打击。

这也就是为什么,陈辉亭一口咬定自己看见了飞机起飞,但空七军却数次否认的原因。

而直到飞行结束的那一刻,4架歼6的驾驶员都还不知道,自己在导弹火力范围内飞行的25分钟里,曾经遭遇了7次“死亡”危机。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陈辉亭顶住压力要求查证,情况未明之前坚持不发射导弹,这桩乌龙事件将会变成一场后果无比严重的惨剧。一时间,空七军全体指战员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后来,空七军军长刘玉堤和作战处一位姓张的处长都亲自去到二营,当面向陈辉亭表示了感谢。

那四位逃过一劫的飞行员面对陈辉亭,更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次立功后,陈辉亭并没有骄傲自满,依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脚踏实地地耕耘,带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不断观察和思考美国飞机的作战特点,并将其运用到新的作战上。

1988年,屡次为国家立功的陈辉亭被授予少将军衔。面对荣誉和认可他只说:自己最大的心愿便是看到祖国地面防空力量继续强大,强大到世界上任何力量都无法轻视。

军令的确如山,但细致的观察、灵活的变通能力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也十分重要。

一个出色的军人,不但要听从上级的指挥,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判断,更要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格局,如此才能打好仗,打胜仗。

陈辉亭便是如此,在上级指令错误的情况下,他始终坚定自己的正确判断,顶住巨大的压力做出“抗命”决定,最终才得以挽救4名空军战士的生命,和整个空七军的形象与威望。

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程度,令人钦佩,更是每个军人效仿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