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三国演义》中的四绝、四猛、十三杰

2024-10-31 13:38 来源:贴说网 点击:

《三国演义》中的四绝、四猛、十三杰

四绝、四猛、十三杰通常都是隋唐评书中的设定,比如单田芳老师的《隋唐演义》(又名《瓦岗英雄》)、陈荫荣老师的《兴唐传》。那么假如《三国演义》中也存在这样的设定,哪些人物能够入选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关于四绝、四猛、十三杰的设定

在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或者说制定一下关于这三组设定的规则。

首先是四绝,在单老的评书中,四绝组合从来不是单指武艺高低,杨广的昏庸、侯君集的轻功、尚师徒的四宝这些都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武力整体水平的体现。所以我们在选择四绝时要重在一个“绝”字,也就是说独一无二即可,而不是把眼光限定在武艺上。

其次是四猛。顾名思义,重在一个猛,入选人物可以武艺超凡,也可以硬实力未必顶级,但猛要猛的突出、与众不同。

最后是十三杰。这个很好理解,基本就是武艺高低的排序,但是有一点需要声明,凡是入选了四绝、四猛的人物不再上榜十三杰。

四绝

智绝——诸葛亮

足智多谋或许并不足以形容诸葛亮,更多时候大家习惯说他智多近妖,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也确实配得上这样的赞誉,说他算无遗策都不为过,甚至在生前连死后之事都能预算的清清楚楚,所以就演义而言,诸葛亮绝对是智力上的天花板,无人能出其右,甚至我们连具体事迹都不需要说。

义绝——关羽

自从《三国演义》横空出世,关羽就几乎成了义气的代名词,很多人反驳这点也只能拿历史来举例子,但既然我们的大前提是演义,那么说历史就是没意义的,毕竟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关羽的义和诸葛亮的智一样,根本无需多说。或许张飞在义气上并不比二哥逊色,但关羽比张飞心更细,做事也更周全,例如徐州城破时,张飞只想到单骑突围给大哥送信。但关羽在被围后考虑到两位嫂嫂落入敌手,所以不惜被世人误解,连自己最在意的名声都舍弃了,只为为大哥守住家眷。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关羽都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暴绝——董卓

通常来说,我们都把那些残忍嗜杀的帝王称之为暴君。但是由于东汉末年的皇帝都比较疲软,所以也暴不起来,反而是名义上的臣子一个比一个嚣张,而论及残暴,董卓自是“当仁不让”。

从他进京掌权开始,就进行了一系列不当人子之事。首先他擅行废立就能称之为当世第一,毕竟即便后面曹丕篡汉,起码也进行了几次煞有介事的拉扯,给大汉皇室和自己留了些余地和颜面。董卓则不同,他没有任何顾忌,反对自己就除掉,解决了提出问题的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或许就是董卓的思路。

另外,什么夜宿龙床、淫乱宫闱、火烧洛阳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以此种种,不胜枚举,而对人也是动辄打杀,毫不犹豫。所以即便后来东吴出了几位暴君,曹魏也有不少权臣,但他们起码还留了那么一丝的回转空间。董卓则不然,永远的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独尊,做事丝毫不留情面,这也为他后来的死埋下了伏笔。

色绝——貂蝉

《三国演义》出场或者提到了很多美女,如嫁给孙策、周瑜的大乔、小乔;一度让曹丕神魂颠倒,传说曹操、曹植都对其有意的甄氏等等。但是从知名度以及推动剧情的角度看,貂蝉才是第一位,这点毫无争议。别的不提,就说连环计让当时天下最有权势和武艺最高的两个男子死命相搏,这份本事就不是普通女子能够做得到的。

另外,作为这一时代的唯一代表,成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足以看出貂蝉在色技方面的突出。要知道,四大美女中有三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唯独貂蝉为小说家虚构,这便更能体现出貂蝉的独特。

四猛

第一猛——张飞

这点几乎没有悬念。尽管张飞不像《隋唐演义》中四猛之首罗士信一样痴傻,但有一点二人很像。罗士信和李元霸这个公认的天下第一较力,最终双双昏厥、平分秋色。而张飞则和天下第一的吕布两次恶斗,皆平局收场,与罗士信有些异曲同工。要知道,张飞可是书中唯一一个单挑吕布而不败的人物,当然了,很多人没这个机会,也不能说就打不平吕布。但只有张飞做到了这是事实,无需过多讨论。

此外,张飞还多次在战斗中体现出他的猛,最出名的就是当阳桥单枪匹马堵住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并连声怒喝生生吓死夏侯杰,惊得曹操大骇而走,曹军溃败而逃。

第二猛——兀突骨

兀突骨没有太多实质上的战斗表现,这点和《隋唐演义》中的来护儿比较相似,所不同的是单看描写他的猛就跃然纸上,比来护儿被罗士信轻松碾压而死要强得多。

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同时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就这形象和特点拿出来,即便什么战绩都没有也足够在四猛中位列次席了。

第三猛——夏侯惇

夏侯惇是曹操早期麾下的武力天花板,直到讨伐董卓结束后典韦、许褚陆续加入到曹孟德麾下。但是纵使典韦、许褚也属于典型的猛将,但是比之夏侯惇怕也要逊色三分。

首先,夏侯惇几乎就是一个“打不服”,荥阳战吕布、黄河渡口拦关羽、博望坡追赵云……这几位每个拿出来武艺起码都高他一个档次,但人家就是不怂,下回见面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照干,这近乎无脑的操作将夏侯惇的“猛”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了,最能直观感受到夏侯惇猛的当属徐州大战时的“拔矢啖睛”,这一举动震惊了敌我双方,即便是敌人也少不得为其暗挑大指。

第四猛——周泰

周泰的武功别说对比张飞,就是和夏侯惇比起码都差了半档。与韩当两个双战许褚不能取胜;夷陵之战被关兴、张苞两个后辈堵在营门口骂都不曾出战。但我们从一开始就说过,四猛不需要一定在硬实力上遥遥领先,当然了起码也不能太差。而周泰正是这个门槛的底线。不过话说回来,他猛起来是真的无所畏惧、悍不畏死,特别是问题涉及到是孙权,那么周泰体内暗藏的猛兽便会被彻底释放。

两次救主,连马都几乎打没了,最后还是像个血葫芦一样把孙权背了出来,同时重伤濒死,亏得华佗经过为其医治,这才转忧为安,这便是周泰的猛,尽管他的硬实力差一些。

十三杰

第一杰——吕布

这是几乎公认的演义第一人,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解释。由于吕布的这一设定深入人心,以至于不少人在谈及历史时都将其当作华夏数得上上将。

第二杰——赵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位置谁坐都不稳,免不得惨遭一顿神怼,毕竟在粉丝眼中,自家的偶像都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功,容不得其他人践踏。

其实在我心中,天下第二的候选人有五位,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颜良。其中关羽、张飞已经分别入围四绝和四猛,所以不在探讨范畴之内。剩下两位和赵云在实力上五五开,但一个状态略有起伏;另一个则是小衰神附体,连问个话的工夫都能被人一刀斩杀,空有一身高明武艺。

反观赵云,输出稳定,体力冠绝天下,技艺出众,穰山之战在厮杀一夜后突袭挑杀高览,杀散其部,之后三十合力退张郃。这份成绩单比之马超、颜良挫败张郃、徐晃毫不逊色。此外,长坂坡、汉水两次大战是书中最为出色的冲阵突围战,在这一领域赵云认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第三杰——马超

马超十七岁就擒杀李蒙、王方牛刀小试,到了渭水之战,身负血海深仇的神威天将军有如神助,三合杀李通,八九合败于禁,二十合败张郃,打得曹操割须弃袍,溃不成军,若非最后曹阿瞒的反间计奏效,这场大战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此外,马超还分别以超过二百回合战平过张飞和许褚,战绩相当过硬,大体实力与关张赵颜并驾齐驱。

不过正像我们刚才所说,马超的状态略有起伏,面对拼了命的曹洪,整整五十合没拿。有人说曹洪既然拼了命,短时间拿不下也正常,我不这么看,因为当时只要击杀或者击退曹洪,马超就能手刃曹操报仇,灭门之恨足以让他和曹洪一样状态爆表,可惜最终结果却是马超依旧是常规状态下的马超。

另外,马孟起的本事明明不在许褚之下,却在初次见面时就表现得很怂,这与吕布面对张飞时的姿态倒是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第四杰——颜良

由于被关羽速杀,所以很多人将颜良视作华雄之流。实际上关羽斩颜良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斗将,或者说压根不是斗将。

当时关羽侧坐赤兔马、倒提青龙刀,单骑而来,这架势多数人默认其为传话之类,所以河北军士让开了一条路,如波开浪裂。颜良同样如此想,再加上临行前刘备拜托他找寻关羽,关羽的相貌、穿着打扮一眼便认得出,所以颜良只当他是来投的,压根没想对战,以致于刚要开口就被关公倚仗赤兔的速度冲到面前,一刀刺死。这里的“刺”非常能够说明当时关公的速度之快,若非快到没有举刀挥砍的时间,如此重要的一击相信关公是不会选择刺的。

最能证明颜良武力地位的一战便是他二十合击败徐晃,这份战绩纵观全书都足以排进前五,我甚至不觉得斩杀他的关羽具备同样二十合杀退徐晃的实力。

第五杰——许褚

许褚硬仗打得非常多,初出茅庐就与典韦厮杀一日不分胜负。而后于濮阳之战二十合战平吕布,穰山之战三十合战平赵云,渭水之战二百三十合战平马超,汉中之战五十合战平庞德。这些战绩足以说明其超一流的武力地位。

之所以每每提到吕布之下第二人,许褚都成不了候选,是因为他对战一流武将的战绩比较平庸,五十合与徐晃不分胜负,河北之战拿不下与张郃齐名的高览。可见许褚的特点属于遇强不弱,遇弱不强,故而排名于此。

第六杰——典韦

民间素有“一吕二赵三典韦”之说,但是这一说法更贴近与张国良先生的苏州评话《三国》,与《三国演义》关系不大。

演义中的典韦确实是超一流猛将,这点从他一天战平许褚就看得出,但是由于去世的较早,所以典韦的斗将战绩比较匮乏,所以很难获得更高的位置。

第七杰——文丑

袁绍麾下仅次于颜良的猛将,延津之战箭射张辽,不明回合令徐晃料敌不过退走,不过最终被关公三合打得心怯,追而斩之,让不少人看做是水货。连带着由于当初在磐河之战五六十合战平过少年赵云,使得赵云也因而被看低。

实则文丑的硬实力是妥妥的超一流,之所以速败于关公,是很多因素结合而成的。首先,关羽秒杀颜良的事已经传得人尽皆知,而他的打法又大开大合,前期犹如狂风暴雨,文丑上来就被打蒙了,认为关公秒杀颜良靠得是硬实力,那么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取胜的可能;其次,当时河北士卒只顾争抢战利品,随着曹军有序的攻击,使得河北军落入下风。文丑本打算依靠勇武,像击退徐晃那样击退关羽,但是一交手发现做不到,所以结合这两点,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撤退。可惜他没有算到关公赤兔马的速度,于是乎被追斩。

文丑的心理素质有点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的武艺绝不至于被关公三合秒杀,整体而言在超一流中属于比较靠后的存在。

第八杰——黄忠

黄忠能够跻身超一流之列,全因长沙之战百合战平关羽,除了这一战他的其他战绩并不是很出色。汉中之战二十合分别战平夏侯渊和张郃。而在汉水之战被围时难以突围的表现和后面赵云为了救他杀进杀出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见对比超一流中的顶级武将,黄忠多少还是存在些许差距的。

那么战平关羽该如何解释?愚以为黄忠和关公都使刀,对关羽的打法多少清楚一些,明白只要挺住对方前期的迅猛进攻,后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关公的攻势就会逐渐下滑,所以这看似旗鼓相当的一战更多是黄忠战术成功的体现。

当然了,就入蜀之战时的表现看,黄忠比之标准的一流武将魏延明显要强一些,所以位列超一之末基本上说得通。

第九杰——庞德

很多人将庞德百合战平关公视作其巅峰之战,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觉得这一战反而给庞德减分。因为此时的关羽已然年老,而由于他的打法伤人伤己,所以关羽也是超一流大将中晚年状态下滑最多的一位。庞德百合战平关羽或者说略占些优势,并不是很难体现出他武艺高强。

真正证明实力的两战一个是在经过短暂车轮战、略有消耗的情况下五十合战平许褚;另一个则是汉中之战为救曹操奋力杀退过魏延。不过毕竟在襄樊之战庞德战平了老年关羽,并且三十合和关平不分胜负,所以我觉得庞德的武力定位介于超一流和一流之间,属于承上启下的衔接性地位。

第十杰——文鸯

后三国的整体水平照前期下滑很多,不说超一流,就是能和一流武将比肩的似乎也就只有文鸯和诸葛尚。而常被视作后期第一人的文鸯更擅长于冲阵,斗将只能算不错,远不如他冲阵来的出彩。

乐嘉城之战是后三国鲜有的精彩战斗场面,这一战就冲阵突围的表现,文鸯几乎可以比肩赵云,嘉靖本和毛本分别以张飞和赵云来类比文鸯。

但是文鸯的斗将战绩当真不算出色,在体力受损的情况下与邓艾对战五十合不分胜负。邓艾的武艺和姜维差不多,而姜维面对王平和张翼瞬间就被杀得遮拦不住,最多就是准一流的水平,文鸯即便体力损耗不小,但拿不下准一流的邓艾还是能看出对比前期的那些超一流武将多少还差点意思。

第十一、十二杰——孙策、太史慈

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因夹死一将、喝死一将一直被津津乐道,实则这多少有些反应出江东武学落后,因为纵观孙策的所有战绩,被其击败或斩杀的不说全是战五渣也差不多,而所谓的封神之战和张飞隔着几十米喝死夏侯杰一比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从两战太史慈看,孙策的武艺大体和太史慈相当,而太史慈曾七八十合战平张辽,张辽则五十合与张郃不分胜负。也就是说这几位的水平基本都差不多,和超一流大将比起来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之所以将十一杰和十二杰给了孙策和太史慈,多少也是给东吴些面子,要不从头到尾不带人玩怎么都有些说不过去。

第十三杰——徐晃

其实从孙策开始就已经是一流武将了,书中实力在这个范围内的很多,让谁入选都有道理,同时也很难做到公认。之所以选择徐晃是因为他和《隋唐演义》里的秦琼在武艺地位特点上有些相似。

秦琼有能耐,徐晃也有,不然也不能五十回合跟许褚不分胜负,而且在后面的沔水之战,徐晃还趁关羽右臂少力八十合占了上风。

悲催的是秦琼运气不好,总碰上比自己强的,然后被各种吊打,做各种背景墙。徐晃也是这样,为了衬托关羽的勇武绝伦,罗贯中采用了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于是徐晃倒霉了,在河北大战先后被颜良、文丑血虐。

考虑到徐晃的实力尚可,加上比较惨,所以十三杰最后一个位置给他,也算是抚慰他受伤的心灵吧。

以上便是我心中的《三国演义》四绝、四猛、十三杰,见仁见智,不喜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