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林徽因被冰心暗讽,被鲁迅骂“不纯洁”,为何她本人从不还嘴?

2024-10-31 13:36 来源:贴说网 点击:

林徽因被冰心暗讽,被鲁迅骂“不纯洁”,为何她本人从不还嘴?

1934年5月,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发表,诗句清晰细腻,温暖纯净,广受大家喜爱。

胡适对她赞不绝口,称她是“民国第一才女”,金岳霖很仰慕她的才气,跟她做了几十年邻居,一直到晚年都记得林徽因的生日。

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写给林徽因的“初恋”徐志摩的。

林徽因的感情生活,向来是很多人的谈资。有人夸赞她,就一定有人贬低她。冰心曾写过《我们太太的客厅》侧面讽刺她,钱锺书创作出短篇小说《猫》,据说里面他极尽挖苦的“李太太”,原型就是林徽因。

鲁迅也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我的失恋》,暗中批判林徽因“不纯洁”。

面对种种非议,一向口直心快的林徽因却并没有反驳,甚至都不愿提起这些事。她为何不为自己辩解?难道她真的空有才华,而生活一片混乱吗?

一、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纠葛

(林长民与林徽因)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权贵之家,父亲是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林长民,而她的伯父则是语文课本中《与妻书》的作者,革命党人林觉民。

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思想先进,没有因为林徽因是女孩而限制她学习。

相反,她从小在私立学校上学,由于好胜心强,学习成绩很突出,而且很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在林长民看来,这个女儿不简单,如果好好培养,文学成就必然很高。

1920年,林长民带林徽因去欧洲游学,他希望林徽因能够通过这样的经历,增长知识,扩充见闻,以期将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林长民与林徽因)

林长民拜访朋友时,大多会带上来林徽因。这个长得精致可爱的小女孩坐在父亲旁边,专注地听大人谈话,从中学到了很多,正是这种难得的经历,让林徽因了解到诸多行业的知识,为她以后选择古建筑埋下了伏笔。

在父亲的诸多朋友中,徐志摩是最特别的一个。父女俩来到英国时,恰好遇到徐志摩。林长民跟他一见如故,两人相差二十多岁,但却没有任何代沟。这个民国期间的大才子在林家侃侃而谈,偶尔看到林徽因投来的目光,不免有些得意。

当时林徽因只有16岁,但已经见识不凡了。对于大人们聊到的话题,她往往能有自己的见解。有几次林长民不在家,徐志摩恰好来拜访,林徽因便与他交谈了起来。

(徐志摩)

徐志摩惊讶地发现这个长得漂亮可人的小女孩,居然涉猎甚广。时间一长,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有一次林徽因对徐志摩说:“理想的我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

她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感情还一知半解,偶尔发发牢骚,或者展望一下未来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志摩早对林徽因抱有好感,怎么听不明白她心里的苦恼。

于是他开始给林徽因写诗,这些描绘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内容,让林徽因仿佛置身美妙的童话故事里,心中对徐志摩的看法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有一段时间,他们俩还玩过互传情书的游戏。对于林徽因来说,徐志摩开启了她对诗的热爱,也让她体验到了爱情的感觉。

(林徽因)

让人遗憾的是,徐志摩并不是可以依托终身的人。他已经结婚且妻子早已怀孕的消息传到林徽因耳中,这段爱情终于宣告结束了。

徐志摩比林徽因大6岁,可在爱情面前,他并没有保持冷静,依旧疯狂地向林徽因表露心迹。而林徽因想了很久,果断切断了与徐志摩的联系。

爱而不得的徐志摩以为只要回归单身,就能得到对方的青睐。他一咬牙,逼着怀有身孕的妻子打胎,又强行离婚。看到他如此疯狂的举动,林徽因终于长叹一口气,她对徐志摩保留的最后一丝依恋也冷却了。

徐志摩留给她的,除了往昔的回忆,再也没有任何东西了。

二、情定梁思成

(林徽因与梁思成)

在英国定居一年后,林徽因随父亲回到国内。此时她见到了梁思成。梁思成的父亲是梁启超,跟林长民曾“同朝为官”,两家又是世交,林徽因与梁思成见面的机会必不会少。梁思成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心思细腻,会照顾人。他对建筑学、哲学、历史颇有研究。

两人聊天,往往是林徽因主导,梁思成慢热,过一会才打开话匣子。林徽因对建筑学有莫名的好感,跟梁思成的聊天让她觉得很舒服。这种感觉并不如面对徐志摩时那般热烈,但好比涓涓细流,温柔动人。

时间长了,两人都对彼此动了心。1924年,林徽因跟梁思成终于订婚了。两人的结合让双方父亲开心不已,梁启超曾在书信中吹嘘,称梁思成跟林徽因的结合,是他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而林长民也很喜欢梁思成,知道他对林徽因无微不至的关爱,不止一次地夸赞过他。

事实上梁思成之所以能成功追到林徽因,双方大人的撮合只占很小的比重。如林徽因这般有主见的人,连作为父亲的林长民都忍不住感叹:“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有谁能让她嫁给不喜欢的人?

(梁思成家庭照)

兴趣相投,脾气互补,以及梁思成坚持不懈的追求才是两人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在他们求学时,梁思成见林徽因,总要在楼下等待很长时间,少则个把小时,多则小半天。路过的同学都看着他笑,还写对子调侃他。梁思成倒也不急不躁,等到林徽因下来,立即喜笑颜开。

林徽因心直口快,常常想到什么直接说出来。以前由于家庭原因,不怕得罪人。后来她习惯了这种说话方式,即使让人不快,她也无所谓。

虽然梁思成比林徽因内向,但包容性强,喜欢照顾她,面对她的吐槽也一并收下,还反过来安慰她。这种长情的陪伴令林徽因感动不已,最终跟梁思成结婚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梁思成)

对于梁思成来说,他喜欢林徽因的所有样子。他甚至觉得林徽因能选择与他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一次,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回答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准备好听我了吗?”林徽因的回答满是情意,她说出了所有男人想从妻子口中听到的话,可以说明梁思成在她心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三、太太客厅

从国外学成归国以后,梁思成与林徽因立即投身到对古建筑的研究中。工作中的林徽因没有一点儿小姐脾气,在勘测石碑高度或古佛尺寸的时候,她就架起梯子往上爬,在好几米的高度反复测量,一直到误差在可控范围内才结束。

夫妻俩走过了15个省,探测了200多座古建筑。其中赵州桥、佛光寺更是因为他们的探测,而被有关部门定为文物。

(林徽因与儿子女儿)

从她的爱情观与工作态度,以及平时的生活可以看出,林徽因既有小女生的一面,喜欢对梁思成使小性子,也有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她一生好强,口直心快,性格开朗,属于个性十足的女性。如此风格的女生当然既会受人追捧,也会遭人非议,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梁思成夫妇在北京定居,住在东城区的北总布胡同,当时极为爱慕林徽因的金岳霖也搬到此处,成了夫妻俩的邻居。两个知识渊博的建筑学家,一个国内闻名的哲学家,给这个小胡同增添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文化沙龙便是其中之一。

林徽因在举办文化沙龙前其实做了很多考量。当时西方文化东传,沙龙这种西式文化也慢慢被文人们熟知。上海曾有人想举办大型文化沙龙,囿于无人可选,只能作罢。

后来林徽因在北京定居,隔壁金岳霖经常举办文化沙龙。她很希望大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这样既可以提升自己,也可以交朋友,对大家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

另外林徽因跟着父亲游学时,其实也是在经历一个个小沙龙,其间的谈话曾让她受益良多,而如今自己举办沙龙,自然也比闷在家里做学问要好得多。

(胡适)

当时国内外的沙龙活动并不少,但是有趣的不多,胡适曾经参加过外国人举办的沙龙,去了以后直接骂道:俗不可耐。而陆小曼身为名媛,也经常出入于各个沙龙,但后来因为嫌弃内容枯燥,去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相比之下,金岳霖的沙龙不显枯燥,参会人员繁多,包揽了国内外众多名人。但这个看似阵容强大的团体,依然遭到了胡适的吐槽。有一次他照常来参加沙龙,到场的有外国友人。

他们在谈到国外诗歌时,请外国人介绍某首诗歌的特点,结果在场的人都答不上来,场面一度非常尴尬。这让胡适很不高兴,认为这些人文化素养不够,来沙龙有些“蹭”的意味。

梁思成夫妇常去金岳霖的沙龙,偶尔会发表有意思的见解。梁思成是个闷葫芦,常常坐在沙发上不说话。而林徽因性格开朗,又有丰富的沙龙经验,一开口便滔滔不绝。

(林徽因)

林徽因深厚的学识、伶俐的口才,让她在沙龙上大放异彩,博得了许多文人都好感。

她去金岳霖的沙龙越来越频繁,很快自己也开始办沙龙。林徽因叫自己的沙龙为“太太客厅”,看似远不如同时代的“花厅”雅致,但实际效果却很好。

女人都有爱美之心,林徽因当然也不例外。每逢公开场合,她都要精心打扮,为此梁思成还专门设计了一面铜镜,并在背面写上:林徽因自鉴之用。

林徽因的沙龙从来不缺少话题。大家来了,只带着两只耳朵就够了。而想讲话的人常常因为林徽因密不透风的语速而插不上嘴。

萧乾曾感叹林徽因的口才: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地批评。

当然凡事有褒必有贬。林徽因锋芒太盛大,性格鲜明,自然会有人看不惯。

四、林徽因为何被骂

(冰心)

1933年9月,冰心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太太的客厅》的文章,很快引起了文学界的重视。冰心在这篇文章里,用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尖酸刻薄又爱出风头的太太。

文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我们的太太仍半卧在大沙发上。诗人拉过一个垫子,便倚坐在沙发旁边底下,头发正擦着我们太太的脚尖。从我们太太的手里,接过那一卷诗稿来,伸开了,抬头向着我们太太笑了一笑。

大家一看便知她在影射林徽因。虽然是小说创作,但用文章攻击同行,不免有些意味深长,难道两人之间有误会?

林徽因在山西考察,看到冰心的文章以后,专门送去了山西老陈醋。但对小说的内容,却避而不谈。这时候有人看不懂了,冰心已经拉开架势了,为何林徽因不反驳,而且她的丈夫梁思成,以及知己金岳霖也没有丝毫表示?

(林徽因)

林徽因受到争议其实是情理之中。如果回过头来看看她的生活经历和性格,可以得到答案。

她的性格并不讨喜,往好的方面上说是直率,纯真,往不好的方面说是情商低,不善于照顾别人的情绪。

1933年的中国并不是很开放,很多人的思想还相对传统。如果说林徽因的性格外放开朗,冰心则是另一种代表。她内敛温淑,不抛头露面,只做自己喜欢的文学创作。两种不同的性格,注定了两人一定会对彼此有意见。

(林徽因考古期)

其次,谁也没法否认冰心跟林徽因的文学成就。但抛开表面光环,她们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有嫉妒心,尤其是在被人比来比去,难免会有想法。

冰心写文章暗指林徽因,而林徽因送陈醋,其实根本想法是一致的,只是一个做得有点过,另一个则含蓄一些。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差别,也和两人的成长环境有关。

(冰心晚年)

林徽因出生于豪门之家,从小受到了比较系统且优秀的教育。尤其是在林徽因展现出惊人的才华之后,身为高官的林长民还经常带着她拜访朋友。可以说林徽因始终在上层社会中生活。

而冰心的家世并不像林徽因那么显赫。她的父亲是官兵,接触的人和事异于林徽因,后来随丈夫去国外游学,接触到的人也不同于林长民的那些朋友。

种种差别类似于一个平民玩家跟人民币玩家的比较。虽然两人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起点不一样,成长经历也不同,再加上性格的区别,注定了会有后来的种种纠葛。

(冰心与林徽因)

其实说起来,冰心与林徽因之间,还颇有缘分。冰心的出生地其实是林徽因叔叔林觉民的故居,当时冰心的祖父从林觉民家人手中购得。

另外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和林徽因丈夫梁思成是同窗。因此林徽因和冰心早就认识,两人还有过亲密合照。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冰心与林徽因渐行渐远了呢?

(徐志摩)

有这样一条线,或许影响了冰心对林徽因的判断:

外界传言冰心不认识徐志摩。但是徐志摩跟冰心接触过,冰心对他很热情。1931年徐志摩从上海飞往北平前看望过冰心,当时两人还谈起过林徽因。后来徐志摩的飞机就失事了。

冰心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根据上面的所有事件,可以看出冰心的小说,或许是一种发泄,而不是对事实的解读。

除了冰心,鲁迅也看不惯林徽因,他曾在《我的失恋》中用徐志摩诗中的词暗讽林徽因,认为她“不纯洁”。

(鲁迅)

鲁迅是文学巨匠,还曾因为诺贝尔文学奖对救国没有实质帮助,而拒绝参选。他对林徽因的判断是不是对的呢?

看过鲁迅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用词犀利。了解鲁迅生活轨迹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点评人。徐志摩被鲁迅批了三次,冰心也是他“不齿”的对象,而郭沫若更是跟他对骂了半个世纪,一直把鲁迅熬死才作罢。

总的来说,鲁迅骂人也是有选择性的,骂汉奸当然是大家都喜欢做的事,而骂文人却要看情况。名气太小的文人不骂,跟自己同样想法的人不骂,剩下的名人几乎都被骂了一圈。

有时候被鲁迅骂,其实也不一定是坏事,至少这个人有一定名气,鲁迅读了对方的作品,还研究了一番,至于鲁迅骂得对不对,倒成了次要。

(鲁迅家庭照)

那鲁迅到底该不该骂林徽因?

这事也得从生活层面上看。鲁迅的文章中,满是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基本不会介绍上流社会的生活。说白了,他是文人,不屑于结交上层人士,也不愿意看着这些人穿着时髦,走在满是难民的路上,还趾高气昂地摆弄西方小资的做派。

显然,林徽因出自上流社会,每次到公共场合,都如众星捧月,在文学界也有很多追捧者。

这种生活跟时下社会的差别太大了,鲁迅当然不高兴。其次徐志摩是他重点攻击对象,因为他在已婚状态下跟林徽因有过一段恋情。

虽然当时林徽因并不知道徐志摩的情况,但鲁迅觉得俩人都不是什么好人,得骂。

(梁思成一家与朋友)

虽然林徽因出生于富贵之家,但生活很简单。这方面鲁迅没有硬骂,只说了他到处交际的事情。但是这个骂点,其实也不准确。

林徽因结交的都是文人,文学圈的探讨是很正常的事情。她性格开朗,每周举办一次沙龙也并没什么问题。

而且她经常跟梁思成出去考察建筑,其余时间不是生病就是在生病的路上,交际的时间也不多。在感情方面,她没有出轨,在交友方面,她没有认识不三不四的人,在事业方面,她也不偷奸耍滑。

所以鲁迅对林徽因的判断,恐怕是觉得她不好好为人民做贡献,没事到处找人聊天,就应该敲打一下。

(林徽因病重期)

面对大家的指责,林徽因没有回应,是她心虚了吗?恐怕未必。文人有自己的风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够了,如果真的一来一往地对骂,反而显得自己没有气量。

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鲁迅那样,希望能骂醒更多人。林徽因不以天下为己任,她只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