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初中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2023-12-08 22:48 来源:贴说网 点击:

初中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于1928年到中国,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 员。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 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作品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 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 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 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 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 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 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 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 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 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 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 顺序来记录见闻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 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 谜。

作者斯诺出发前“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他是带着疑虑出发去采访的,但采访结束后,他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可以说是事实改变和说服了他

《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阅读这部作品,要理清这两个不同层面的事实,可以边读边做摘记,写提要。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2.出身与家庭

3.童年的经历

4. 受教育情况

5.参加革命的起因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中的毛泽东形象, 面容消瘦,看起来很像林肯,身材高挑,背部有些驼 背,一头浓密的黑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鼻梁挺 好,颧骨突出。这是一张非常机敏和理智的脸。

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中的周恩来形象,他瘦削,中等身材,骨瘦如柴,虽然胡须又长又黑,看上去仍然没有脱掉童真的气质,一双深邃的大眼睛充满热情。

朱德:《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中的朱德形象,他貌 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 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 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 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

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第8篇里介绍彭德怀形 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 也许已经垮了。结果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 极为健康。

贺龙:《红星照耀中国》贺龙是个大个子,像老虎一 样强壮有力,他虽已过半百,但依然健康且不知疲 倦。虽然贺龙性格急躁,但是却很谦虚。在当时,他 是一个土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

专题二:关于长征

1.长征的起因

2.长征的路线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参考:长征

原因: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在“瑞金会议”后,决定从江西撤出,把主力转移到一个新的根据地去。

路线:(1934年10月)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

意义和价值:

一、长征胜利的政治意义

1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3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 、通过长征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5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二、长征胜利的军事意义

1 、长征的胜利说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军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灵魂。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

2 、长征的胜利说明,只有思想、路线上的团结,才能取得军事 斗争的胜利。

3 、长征的胜利,是军事思想的胜利。

4 、长征的胜利同样凝聚着军队建设和发展的丰富经验。

5 、长征血与火的斗争保存、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经过长征洗礼的党员和红军,许多人后来成为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

三、长征的精神意义

1 、实事求是的精神。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的魅力在长征的 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2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

3 、长征的红军将士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彪炳千古。

4 、红军将士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品质光耀历史。

四、长征的历史价值

首先,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二,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我们的军事力量在长征前曾经达到过三十万人。因为犯错误,后来剩下不到三万人,不到十分之一。重要的是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动摇。三万人比三十万人哪个更强大?因为得到了教训,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三十万人更强大。”这些保存下来的力量,经过千锤百炼,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广泛的撒下了革命的火种,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建立起了群众基础;

第四,红军长征更是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一、培养乐观主义精神,确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三、培养团结拼搏、万众一心的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