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多少钱?你可能不信

2025-04-04 03:51 来源:贴说网 点击:82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多少钱?你可能不信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多少钱?

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中会经常出现这么一种桥段,土匪起初为祸一方,经常下山打劫富商,为弄到更多钱财,他们会选择绑架土豪富绅的孩子索要高额赔偿金。

土匪们索要的赔偿金都是几百块大洋。

今天我们不讨论剧中的这些桥段是否符合真实历史,就来分析一下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1909年,晚清政府为振兴经济,铸造一种新式圆形银币,用来刺激市场,因为这种银币上有着蟠龙的图像,纯银打造,民间称他为龙洋,龙洋是大洋的雏形。

1933年,国民政府确定了以大洋为主的流通货币体系。

1935年11月,政府以法律形式让法币成为市面上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市面上虽然还在流通大洋,不过新的货币制度已经慢慢取代大洋。从鲁迅日记获知,鲁迅平均每月固定收入大约有250块大洋,再加上稿费与其他额外收入,从1912年至1936年鲁迅离世的25年里,鲁迅平均每月收入大概超过400块大洋。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的收入在当时属于全国顶尖水平,但是这400块大洋到底有多么庞大的购买力,我们可以稍微推算一下。 1919年, 38岁的鲁迅斥资3600块大洋,买下了北京八道湾11号四合院。这套四合院共有28间房,面积颇大。根据学者李开周的考证, 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可以购买44斤大米。南北经济环境不同,南方物价相比北方是有些偏高,那进行折中换算,鲁迅购买房产时,一块大洋大概能购买50斤大米。所以按照民国时期的恩格尔系数,结合同时期的购买力,换算下来,一块大洋相当于280到350元人民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