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九江「濂溪书院」的来历

2024-11-26 01:10 来源:贴说网 点击:

九江「濂溪书院」的来历

九江濂溪书院,始称濂溪书堂,亦称濂溪祠。宋朝的周敦颐,道出江州,爱庐山之胜,有卜居之志,因筑书堂于其麓。堂前有溪,发源于莲花峰下,洁清绀寒,下合于湓江,先生濯缨而乐之,遂寓名以“濂溪”。一来因为清廉而贫不能返乡,二来喜爱庐山之美,结屋于此,取名“濂溪书堂”,表示侨寓此地,乡关在目之意。该书院历代屡有兴建,数易其址,称谓亦有变更。

濂溪书院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尤其在理学发展史上,比其他书院位置更为显赫。历史上到九江濂溪书院求学、游学、拜谒、名人大家有,黄庭坚、苏轼、“二程”、朱熹、王守仁等等,都曾在此驻有足迹。为历代理学后人所膜拜敬仰。熙宁五年,周敦颐不幸感染了瘴疠,辞官归隐定居在庐山莲花峰下,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七日,病死于庐山濂溪书堂,终年五十七岁。

濂溪墓位于九江庐山区莲花镇周家后湾栗树岭。经濂溪大道可达。距九江市区中心10公里。

濂溪墓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其中明嘉靖三十八年巡抚何迁檄、知府朱日藩对墓区进行大规模维修与扩建,当时占地面积达30多亩,牌坊、祠堂、亭阁、水榭等各式建筑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列为“江州十景”之一。

现在濂溪墓景区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周围以石条砌成围墙,绿树成荫,环境清幽。进门处立有石坊,上刻“周濂溪夫子墓”。墓冢前五碑相连,居中最高大的是周敦颐的母亲郑氏墓,右为濂溪墓,左为周敦颐的两位夫人陆氏、蒲氏墓,再两边则是图碑,刻有其好友潘兴嗣撰写的墓志铭。墓后有弧形照壁,嵌2米高的青石碑三块,分别镌有周敦颐的代表作《通书》、《爱莲说》和《太极图说》。“濂溪祠”是由九江知府童潮于明弘治三年始建。爱莲池碧波荡漾,红莲绿荷相映成趣。还有墓道、状元桥、爱莲堂、霁月亭、碑廊等建筑。

景区照片

嘉祐八年的五月,周敦颐应邀和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了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散文,就是流传后世的名作《爱莲说》。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欢迎广大有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方便的时候,到我们九江来旅游,领略一下我们九江这座有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城市,也绝对会让你不虚此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