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宋词与科举|32:诗人都爱写“悲秋”,黄公度“悲秋”别有格局

2024-06-27 16:25 来源:贴说网 点击:

宋词与科举|32:诗人都爱写“悲秋”,黄公度“悲秋”别有格局

在大宋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科题名榜上,占据榜首位置的考生,名叫黄公度。

黄公度,乃兴化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氏。黄公度是位大龄状元,金榜题名时已经快满四十岁了。根据黄公度的年龄推算,想必在北宋政权存活之时,他的科举跋涉拼搏之旅便已起步。如此说来,黄公度就是位跨越北宋、南宋两个时期的资深考生了。其中的甘苦艰辛,可想而知。

中状元之后,黄公度被任命为平海军节度判官。这个平海军的辖区,大约在如今福建泉州一带。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一段时间后,黄公度被调回京城任职,成了一个从事文字秘书工作的低级官员(秘书省正字)。此时,正是秦桧权势熏天之时。

黄公度跟一个纪检干部(御史)比较熟悉,两人之间说话不太有顾忌。在给这位纪检干部的书信中,黄公度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一些看法,其中一些观点与秦桧的主张相左。另一方面,黄公度跟秦桧的政敌赵鼎走得比较近。而此时朝廷的御史们,已经沦为秦桧排斥异己的马仔式工具。他们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弹劾检举违法乱纪官员方面,而是纷纷投秦桧所好,争相邀宠献媚。一旦发现为其所忌讳的言行,便会告密揭发,以为进身之阶。

在这样一种乌烟瘴气的氛围之下,黄公度便被那位熟人,很不厚道地给出卖了。在高官厚禄的诱惑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亲情友情往往都会成为被出卖的筹码。这件事再次证明,防人之心真的不可无啊!于是,黄公度便被以谤议朝政、攻击中央既定方针政策的罪名,发配到岭南锻炼改造去了(肇庆府通判)。在那里,黄公度一待就是好几年,没人管没人问。

应该说,秦桧虽然是个大奸臣,却也是个很有才的人。比方说,如今印刷出版物还在使用的宋体字,就是秦桧的原创。由于秦桧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人们出于忌讳的心理,才不愿把他创造的字体称为“秦体”,而称之为“宋体”。宋朝延续时间那么久、文化人那么多,影响那么大的宋体字,却没有具体的版权所有人,岂非怪事一桩。难不成,它是大宋知识分子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古代,如果一个有才的奸臣把持朝政,其危害性往往就会特别大,大得特别令人可怕。比如北宋的蔡京、明代的严嵩,等等。有才的奸臣,在整人玩人方面,特别有心得、有手腕。惟其如此,秦桧才能把那些以敢于说话而著称的御史们,整治得服服帖帖,轻易不敢奓刺儿。

直到秦桧死了以后,黄公度才再度回到京城任职。虽然遭到了不公正对待,但黄公度是个很有胸怀、很有责任感的人。宋高宗在接见他的时候,问他岭南一带的政务治理方面,都存在一些什么问题。黄公度回答说,那里的问题,主要出在干部管理上。比方说,有些小县的官员多年不交流调整。有的地方位置出缺后,又多年不予补充。长此以往,官员们都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一个个尸位素餐,满足于守摊子混日子,更有人不作为乱作为,百姓深受其害。

在宋初,赵匡胤为了便于对官员进行监督管理,地方官的流动性很大,一般“三年一替”,大体相当于如今的干部任期制。到了后来,这项制度执行起来就没有那么严格了。黄公度反映的那些问题,各地时有发生。宋高宗一看黄公度对于官员管理工作很在行,就委派他去做官员甄选考核工作(考功员外郎)。遗憾的是,还没等在这个位置上施展出才干,黄公度便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屈指算来,黄公度中状元之后,只为政府工作了不满十年。而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岭南锻炼改造。黄公度任职的地方,离他的家乡不算很远。在那里工作,他应该没有语言不通、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之类的烦恼不便。但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状元郎,被排挤到这样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偏僻之处,坐了多年冷板凳没人理睬,他心中的失意怅然,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黄公度还是位颇有成就的诗词高手,留下了一些传世之作。比方说,他的一首题为《悲秋》的七律,艺术水准很高,至今还被不少古代文学爱好者时常提及,并撰文进行研究评介。此诗是这样写的:“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悲秋,是唐宋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诗人词人们往往借此以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但多数作品的主题,就像黄公度在诗中所言,基本局限于抒发感叹“儿女悲”上面,格局比较小。其中虽然不乏名篇佳作,但像黄公度这样,借悲秋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思的,却并不多见。黄公度的“悲秋”,有种不同一般的大格局。

这首诗,应该是黄公度在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惆怅情绪中写就。他以虚实相间的手法,借深秋之种种景物,抒发自己忧虑国家面临之危局,一腔抱负无法得以施展的情怀。同时,对满足于歌舞升平、苟安一隅之徒,又进行了巧妙的讽刺鞭挞,表达了一种不肯与之同流合污的高雅情操。此诗读来给人一种悲壮而不凄凉、忧伤又不哀戚的感受,充分展现出了作者老道的艺术手法和高远的思想抱负。

黄公度的七绝《暮春山间》,也是一首佳作,常被中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教辅材料选用:“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这首小诗,以一种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出了清新怡人的春山景色,以及作者愉悦恬适的心境。此诗的收尾两句,别有深意。生动水灵的桃花,虽然无人欣赏,但把馥郁的花香留给山间清纯溪水,便可无怨无悔。这其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高洁的精神追求。

黄公度的词作艺术水准也很高,作品中佳作不少,传世名句叠出。黄公度的一些优秀词作,语言平实流畅,意境深远,具有比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后人誉为达到了一种“词浅意深”的不凡境界。

  “高楼目断南来翼,玉人依旧无消息。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萋萋天外草,何处春归早。无语凭栏杆,竹声生暮寒。”黄公度的这首《菩萨蛮》,就是意味深长的佳作,历来颇为人所称道。

这首《菩萨蛮》,应写于黄公度遭贬外放期间。从表面上看,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其实是另有所指。词中的“玉人”,并非红粉佳人,而是代指作者的祈盼和向往,那就是政治清明、国运中兴,自己的坎坷际遇也可以迎来转机,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家国情怀了。“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是公认的名句。自己的身躯日渐消瘦,但愁思却没有随着不断宽松的衣带消减。这样的愁思,自然比“衣带渐宽终不悔”更为深沉。

黄公度的《卜算子》,也很能体现其词作“词浅意深”的特点:“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这首词,是黄公度与从弟黄童分别之际所写。古时所谓“从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个曾祖父的本家弟弟,另一种是同一个祖父的本家弟弟。黄公度与黄童的关系,属于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已然难以查考了。黄公度与黄童情深意笃,胜似同胞。两人又是同榜进士同学,亦为科场佳话一桩。

这首词的格调,是凄楚忧伤的。但是这种凄楚忧伤,并无刻意渲染铺陈,而是蕴含在流畅自然、平静淡然的叙述之中。在春光将逝之际,手足相别。此去路途漫漫,天各一方,又兼世事难料,前途未卜。此情此景,让人愁肠百转,黯然神伤。“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是情深意长的佳句。过往那些欢乐的时光,都随风雨飘逝而去。所留下的,只有无限的怀念与追思。“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两句,也很有韵味。把愁思与落英缤纷相比,新颖别致。人随鸿雁而行,意境悠长深远。

两宋诗坛词坛,群星璀璨。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人的光芒太过耀眼,掩盖了不少像黄公度这样的优秀诗人词人,以及他们的优秀诗词作品。黄公度其人其作,是不应当被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