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社会 > 正文

​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

2024-12-03 11:18 来源:贴说网 点击:

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

纪念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

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燕京大学。

即现在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碑上镌刻着叶剑英题字: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

2009年,斯诺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国人民早已熟知。

但时过境迁,新时代中国又一次面临一个“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世界发展新形势时期。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关心中国历史和发展。为了让未读过和已读过这本书的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对这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的一生经历以及写作《西行漫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作概括性的梳理介绍,也仍然是必要的。

1905年,埃德加·斯诺出生于美国坎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年轻时期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以后,他开始毕生所从事的新闻工作,供职在坎萨斯城的《星报》和纽约的《太阳报》。后来他在开往外洋的货船上当过海员,历游中美洲,最后到了夏威夷,这期间他仍然为美国的一些报纸供稿。

1928年,他到了中国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信员。时值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

1930年以后,他为了采集新闻的需要,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去了东三省、内蒙古、合湾。他在中国西南各省作长时间的旅行,徒步经过云南省西部到达缅甸和印度,访问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领袖。这一时期他并到过日本和朝鲜。

1931年9·18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之后他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菜,还和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共地下党员有所接触,这在之后的陕北之行而言意义重大。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东北军张学良的严谨周密安排,他冲破了国民党严密的封锁。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访了陕北、宁夏其他苏区深入实地考察了解。当他从陕北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

这四个月的旅行使埃德加·斯诺在思想感情上起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人,和广大革命群众有了真挚的热烈的感情,从而对于在革命与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久就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芦沟桥事变以后的全面抗日战争所证实了。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就由伦敦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到了十一月已发行了五版。

1938年,斯诺正在上海这个被日本帝国主义包围的孤岛上。得到斯诺本人的同意,上海租界内的一群抗日救亡人士,在一部分中共地下党员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以“复社”的名义,集体翻译、印刷、出版和发行这本书的中译本。作为掩护,以《西行漫记》书名出版,以后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以及国外华侨所在地。

1939年,斯诺再次到访延安,和毛主席进行了谈话。这些对话后来在《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了。

1941年斯诺对于“皖南事变”作了如实的报道,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

1942年到1943年他又来过一次中国,在这以后他要访问中国越来越困难了。在麦卡锡主义控制的时期,美国联邦调查局把他看作危险分子,不容许报刊发表斯诺的文章,他被迫迁居瑞士。他的护照也禁止去中国旅行。

1960年6月,他得到我国领事馆的单独签证,才第一次来到解放后的新中国,和毛主席、周总理进行了会谈。

1964年到65年初,他再一次访问中国,毛主席又接见了他。

1970年10月斯诺同洛伊斯·惠勒·斯诺夫人一同来华,国庆节在天安门上同毛主席、周总理会了面。人民日报做了头版报道。随后中美关系破冰,就中美两国关系来说,他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

1972年2月,斯诺刚回到瑞士不久,美国乒乓球队第一次应邀访问北京,揭开了中美友好的新篇章,尼克松总统来华的时候,斯诺准备以记者身份,再一次作中国之行。由于病魔缠身,不能达到他的愿望。

1972年2月15日上午2点20分,埃德加·斯诺与世长辞了。在弥留之际;他在病床上用生命的最后力量,面对中国派去的以马海德医生为首的医疗小组,说出了一句话:

“我热爱中国。”

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燕京大学的校园里,即现在的北京大学每名湖畔。这里是1936年他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1937年他整理资料写作《西行漫记》的地方。

1971年回到瑞士以后,他还写了《漫长的革命》一书,因病没有作最后的审订。

但是所有后来的著作,都不能和《西行漫记》相比拟。唯有43年前写作的《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1936年,中国正酝酿着由长期的反共内战转变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抗战,而这也就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兵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艰苦斗争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由于斯诺的惊人的洞察力和锐敏的分析能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而这是西方的所谓“中国通”所不能办到的。

千百万人民群众———不是少数领袖们———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可以这样说,这是《西行漫记》这一本书的总结。

今天,新时代的中国又一次站在世界形势历史性转变的当口,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展望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重读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

头条@天山耕读 请您关注 转发支持

头条@天山耕读 将持续连载,精读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

并将陆续精读其他优秀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