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社会 > 正文

​网言网语 | 小议“气氛组”

2024-07-16 16:15 来源:贴说网 点击:

网言网语 | 小议“气氛组”

“气氛”这个词大家都熟悉,“气氛组”又是啥?它为什么会在网络走红?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网络热词的“成长史”。

首先,我们要从“气氛”说起。在《汉语大词典》中,“气氛”有两层含义:古代“气氛”一词指的是显示吉凶的云气,如汉代刘向《说苑》中的“登灵台以望气氛”。现在,“气氛”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现代文学作品中有诸多用例,如曹禺《雷雨》第一幕:“郁热逼人。屋中很气闷,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气氛。”又如巴金《军长的心》:“我接触到一种平静、欢乐的气氛。”回顾了“气氛”的主要词义后,我们再一起看看“气氛组”又有哪些意义。

就目前来看,“气氛组”主要有三个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气氛组”这个网络热词成长的起点。顾名思义,“气氛组”开始指的是营造气氛的小组,它本来是酒吧里经常有的一个工作,主要负责带嗨全场。在这个意义上,“气氛组”专指在酒吧工作的这一类人员,例如:“做气氛组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基本都是‘00后’,98、99年都算是最大的一批了,年轻人爱玩,也更有活力。”

“气氛组”的第二个意义,是用来形容那些营造和活跃现场氛围的人或事物。这一特点与原义“营造气氛的小组”是相贴合的,保留和延续了基本的语义,但应用的范围不再限于酒吧这一工作场合。比如“过年气氛组上线!这就是年味!”(“济南发布”新闻标题),这一新闻标题中的“过年气氛组”指的是在过年时营造年味的人。再如“大美四川,春天最萌‘气氛组’上线”(央视网新闻标题),从新闻内容来看,这里的“气氛组”指的是春天的翠鸟们:鲜亮的羽毛和清脆的鸟鸣带来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氛围。上述例子中“气氛组”的应用范围扩大了,这一组合的生命力也增强了。在第二个意义上,“气氛组”的感情色彩是偏向中性的。

“气氛组”的第三个意义“走”得更远,它指的是那些仅仅营造了某种氛围的人,这意味着这些人的努力基本是无效的,仅是自欺欺人的表面功夫。在“营造气氛”的基础上,“气氛组”的第三个意义强调了它的消极含义,“气氛组”被用来当作“实干者”或是“成功者”的对立面,贬义色彩浓厚。例如:

省考结束:“考公气氛组”上热搜,考生人数已破500万

今年考研上岸率不到四分之一,考研“气氛组”究竟该何去何从?

关于创新,我们不做“气氛组”,要做就做“实干组”

这些例子中的“气氛组”都属于一事无成的旁观者,明显带有谐谑调侃的意味。

在今天,“气氛组”的这几种用法都在流行,但明显占了上风的是后两种意义。从专指“在酒吧营造气氛的工作人员”,到“营造和活跃现场氛围的人或事物”,再到“仅仅营造气氛,实则是表面功夫”,“气氛组”的意义不断推演、扩大和更新着。在网络语言环境中,流行词语你方唱罢我登场,“气氛组”的生命究竟有多长,会不会进一步地演化,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1期《网言网语》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