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曾拥有3500万平方公里版图的大英帝国,皇帝称号居然源自于印度?

2024-09-30 02:29 来源:贴说网 点击:

曾拥有3500万平方公里版图的大英帝国,皇帝称号居然源自于印度?

放眼全世界,历史上的帝国并不少见,我们比较熟悉的,比如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国、罗马帝国等等,都曾显赫一时,在各自所处的时代有过强大影响力。

这其中,大英帝国算是非常独特的一个;

一方面,他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过的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

红色区域是1920年代的大英帝国版图

1900年前后,大英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3467万平方公里,而在一战结束后的1921年,由于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原属德国的殖民地,其面积更是达到3550万平方公里;

要知道,全球陆地面积也才1.49亿平方公里,彼时的大英帝国就占到了大约四分之一,如果不算无人居住、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洲,其所占比例还会更高;

别的不说,单单是其下属的五大自治领就堪称如雷贯耳,加拿大面积达到998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面积769万平方公里,英属印度面积430万平方公里,南非121.9万平方公里,新西兰也有27万平方公里,即使在今天,他们也都是存在感非常强的国家。

大英帝国五大自治领

此外,大英帝国彼时的人口也高达4.5亿左右,占到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还多。

另一方面,大英帝国的皇帝法统也非常有意思;

帝国,顾名思义,就是由皇帝统治的国家;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王国、侯国、公国等,比如今天的英国全称就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奥斯曼帝国在一开始的时候叫做奥斯曼侯国,而俄罗斯帝国则源自于最初的莫斯科大公国,等等;

当然,他们的国家元首也叫做国王、侯以及大公;

而你可能想不到,大英帝国之所以得以诞生,英国国王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称号,主要原因竟然是因为印度。

历史上的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莫斯科大公国

对于皇帝和国王,我们应该是比较了解和熟悉的,在我国历史上,“皇帝”这个称号非常注重法统和传承,而国王则几乎都是由皇帝册封的,比如过去的越南国王、朝鲜国王以及琉球国王等,都需要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才行;

而在国外,对“皇帝”这一称号也同样相当重视,并且一样注重法统和传承;

在欧洲,最早的皇帝来自于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古罗马由此进入帝国时代,而屋大维则成为整个欧洲第一位皇帝。

随后欧洲的大多数皇帝,其法统和传承都来自于罗马帝国:

公元395年后,罗马帝国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各自继承了罗马帝国的皇帝法统;

1.我们先说西罗马帝国这一脉。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其法统则被日耳曼人分支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继承;

注意啊,这可是王国,也就意味着统治法兰克王国的是国王,他们要想成为皇帝,就必须达成两个条件,一个是在位期间有大功绩,另一个则是得到教皇的承认并完成加冕,就像法兰克王国一位著名的国王查理大帝那样。

843年,法兰克王国也一分为三,分成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其中东法兰克王国逐渐强大并争到了皇帝的法统传承,几位国王得到教皇认可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

962年,在东法兰克王国基础上形成的神圣罗马帝国建立,继续继承皇帝法统;

1806年,拿破仑灭亡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一世逃过一劫建立奥地利帝国,其敢于建立帝国,主要就是因为拥有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法统;

1867年,奥地利和匈牙利合并组成了奥匈帝国,其皇帝法统则继承自奥地利帝国,一直到1918年解体。

2.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一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正常来说,其皇帝法统要么被皇室后裔继承,要么被灭亡他的国家继承;

其中前者就是俄罗斯帝国,因为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娅·巴列奥略最后嫁给了莫斯科公国的大公伊凡三世,这也是后来的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能够加冕皇帝的主要原因,俄罗斯帝国一直表示自己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原因也在这里;

后者,就是奥斯曼帝国了,不用多赘述。

3.欧洲的第三支皇帝法统,来自于拿破仑;

1804年,拿破仑登基成为皇帝,并得到教皇的认可和加冕,主要原因是他建立了强大的法兰西帝国,一度打遍欧洲无对手,加冕皇帝,也算是教皇对其实力和能力的认可,而在两年后拿破仑征服神圣罗马帝国,迫使其末代皇帝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更是让自己的皇帝称号得到了更多的合法性;

只不过拿破仑也能坚持太久,很快被欧洲反法联盟击败,但这支皇帝法统却得以延续下来,1852年,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普鲁士王国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兰西第二帝国,随后建立德意志帝国,其皇帝法统显然继承自拿破仑一世。

比较有意思的是:

欧洲这三大皇帝法统的继承者,包括奥匈帝国、俄国、德意志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全都因为一战而灭亡或解体。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件事,那就是帝国的皇帝法统是非常重要的,几乎相当于一种传承,它只能被继承,而不是自我随便宣称是皇帝,就会得到其他国家的普遍认可的;

那么,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大英帝国,其实力甚至相比上面提到的几个帝国更胜一筹,他的皇帝法统是怎么得来的呢?

答案就是文章标题所说的,印度。

16、17世纪,英国等西方列强逐渐强大起来,正满世界开辟殖民地,几乎同一时期的南亚,印度最后一个帝国也正逐渐兴起;

这就是莫卧儿帝国。

1526年4月,莫卧儿帝国成立,其首领巴布尔加冕为印度斯坦皇帝,上面提到皇帝是需要法统的,而巴布尔的法统就来自于自身血脉;

他是帖木儿的五世孙,妥妥的帖木儿帝国皇室后裔,而帖木儿帝国则源自于曾经横行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可见其皇位也是有传承的,甚至帝国名字“莫卧儿”,在波斯语中就是“蒙古”的意思。

关于莫卧儿帝国有几个有趣之处:

第一,巴布尔最开始的目的,其实是恢复帖木儿帝国故土,也就是今天中亚的河中地区,但支持巴布尔的波斯人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而河中地区的居民大多信奉逊尼派,导致当地矛盾非常突出;

巴布尔虽然一度收复了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塔什干等原属帖木儿帝国的城市,但并没有稳定下来,很快又相继丢失;

无奈巴布尔才被迫选择南下,最终反倒在南亚地区建立了强大的莫卧儿帝国。

第二,莫卧儿帝国全盛时期面积达到400万平方公里,其领土几乎将整个南亚次大陆囊括,甚至还覆盖了今天的阿富汗等地方;

但这个帝国在一些方面的割裂却很严重,比如其统治阶层属于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后裔,再往下的王公以及大多数普通民众信奉的却是印度教,而其官方语言则是波斯语。

第三,针对莫卧儿帝国这种割裂情况,其第三代皇帝,也就是巴布尔的孙子阿克巴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比如取消印度教王公的赋税、迎娶印度教女性为妃等;

也正是阿克巴在位时,莫卧儿帝国迎来了一段巅峰时期,他也跟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一起,成为印度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

第四,我认为莫卧儿帝国最有意思的皇帝应该是阿克巴的孙子沙贾汗;

这位皇帝在位期间文治武功没得说,平定德干地区叛乱、吞并艾哈迈德纳格尔并迫使戈尔孔达和比杰伊布尔地区统治者称臣纳贡、迫使波斯坎大哈总督阿里·马尔丹汗投降、占领巴达赫尚和巴尔赫等,为莫卧儿帝国开辟了不少领土;

但他的个人经历却非常值得说道:

1622年,他曾起兵想要夺取他老父亲的皇位,结果兵败,逃亡了7年;

1657年,沙贾汗重病缠身,几个儿子也有样学样,二儿子沙赫·舒贾自立为孟加拉皇帝,三儿子奥朗则布则跟大儿子兼皇太子达拉·舒科开战,一时间热闹非凡;

更有意思的是,尽管沙贾汗支持大儿子,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大儿子击败二儿子,三儿子击败大儿子,于是沙贾汗被自己的三儿子软禁在阿格拉堡长达5年,直到1666年去世;

沙贾汗还留下一处在今天非常有名的古建筑,这就是泰姬陵。

至于沙贾汗的三儿子奥朗则布,也是莫卧儿帝国一位非常有为的皇帝,他于1658年至1707年在位,期间莫卧儿帝国分别征服比贾普尔和高康达王国,版图达到最大;

1685年到1689年,奥朗则布的莫卧儿帝国甚至还跟英国干了一架,最后英国战败被迫求和,并赔偿了15万金卢比,放到今天价值超过10亿美元;

也正因如此,奥朗则布还被称为“阿拉姆吉尔”,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世界征服者”。

但前面提到的莫卧儿帝国的割裂问题依旧存在,奥朗则布舍弃了阿克巴大帝的宽容政策,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并将其从官方机构中驱出,导致莫卧儿帝国矛盾激化;

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留下的莫卧儿帝国危机重重,很快分崩离析;

1748年,阿富汗人侵入莫卧儿帝国,差点攻占德里;

1761年爆发的巴尼帕特会战,莫卧儿帝国下属的马拉塔人军队在跟阿富汗的战斗中再次失败,这可是莫卧儿帝国抵御西方入侵的重要力量,却在会战中被严重削弱,导致其再也难以应对英国殖民者的入侵。

与此同时,英国在同法国的1756-1763年“七年战争”获胜,实力进一步增强,并开始逐步占领印度,到1849年,莫卧儿帝国名存实亡,已经成为英国殖民地,其皇帝也更像是一个傀儡;

1857年,印度爆发反英起义,拥戴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印度皇帝,起义失败后,巴哈杜尔被英国放逐,而印度也成为英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1858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以继承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法统为名,正式加冕为皇帝;

大英帝国,也就是“不列颠帝国”就此诞生。

事实上,彼时的印度,在大英帝国版图内确实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英属印度作为英国下属五大自治领之一,虽然约43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比不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但在1920年代,其人口却高达3.2亿,占到了大英帝国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

而且印度平原面积辽阔,海岸线漫长,气候温暖湿润,具备相当优越的发展条件,可以说,物产丰饶的印度,就是当年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倚仗。

另一方面,印度地处亚欧大陆南部的中间位置,毗邻印度洋;

东西方向来看,从英国本土出发,无论是前往东亚、东南亚地区,还是前往大英帝国的两大自治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印度都属于必经之地;

南北方向上,英属印度同样是从印度洋进入中亚等亚欧大陆腹地区域的重要通道;

综合而言,在大英帝国版图内,印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和版图,区位优势同样不可忽视。

记得有句话说,印度就是大英帝国王冠上最耀眼的那颗钻石,我觉得真没说错;

事实上,在70年后的1947年,伴随着印度的独立,乔治六世也放弃从莫卧儿帝国法统获得的皇帝头衔,大英帝国从此不复存在,重新变成了联合王国。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国王王冠上的一颗重要钻石“光明之山”钻石,就来自于印度,历史上曾属于莫卧儿帝国第一代皇帝巴布尔,又被称为“伟大的莫卧儿钻石”以及“巴布尔钻石”等,1850年被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种法统传承的象征。

想不到吧?

曾经拥有世界最大领土面积的大英帝国,其皇帝法统居然来自于印度,再往前追溯的话,甚至还要到另一个强大帝国蒙古;

这跟欧洲同时代其他帝国的皇帝法统完全不同,我想,也是当年的英国国王在欧洲几乎不使用其皇帝头衔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