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生活 > 正文

​1955年大授衔,王建安为何是中将?毛主席亲自批示:此人骄傲自满

2023-12-10 08:11 来源:贴说网 点击:

1955年大授衔,王建安为何是中将?毛主席亲自批示:此人骄傲自满

前言

如何评价开国上将王建安?叶剑英元帅的评价最为诚恳:“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但是,在1955年9月我国实行大授衔时,毛主席却在王建安的名字上进行了圈注:“此人骄傲自满,授中将为宜。”

毛泽东主席

面对同一个人,毛主席和叶帅的评价为何会如此悬殊?而他又为何在72岁病逝后无人吊唁?

本篇文章就带领大家走入王建安上将的一生,品读一下老革命的光辉事迹。

遭受屈辱,被迫参军

1907年11月8日,王建安出生于湖北黄安县桃花沙河村的一个贫苦人家,他原名叫做王见安,父母希望一见到他就平平安安,不再遭受欺辱。

但事与愿违的是,自从王建安出生之后家中的开销就越来越大,不堪重负的一家人只能跑到地主家打工,而年幼的王建安只能出门乞讨,以此补贴家用。

在王建安14岁的时候,他曾给一个叫王少山的地主放牛,并在干活时学会了写字和读书。

王建安上将

空余时间学习文化本没有错,但地主王少山却认为这是在偷奸耍滑,因此他对王建安多次辱骂,甚至召集家丁对他拳打脚踢。

正真的王建安自然受不了地主的压迫,于是便逃了出来,并萌生了习武的念头。

几天之后,王建安来到了沧州八极门拳师李殿堂的家中,并将一块自己舍不得吃的腊肉送了上去,并投入了李殿堂大徒弟门下,学习武术。

1924年,17岁的王建安回到了家乡,第一时间跑到了王少山的家中,将这个昔日欺压自己的地主暴打了一顿,还将他的房屋全部烧掉,并将屋内的金银全部分给了当地百姓。

为了躲避地主的追捕,王建安离开了家乡,跑到了武汉参军,而他的名字也正是从那时候由王见安改为了王建安的。

当时的他参加的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可参军没几天的王建安便发现了,在军阀的部队中当兵和在地主家打工没什么区别,他们不光要遭受上级的鞭打,还要“没收”老百姓的钱财,与其说是兵,还不如说是匪。

吴佩孚

于是王建安在两年之后,便逃回了家乡,并在当地建立了一个60人的贫民武装队伍,以此保护当地农民不受欺压。

虽然是60人的小队伍,他们积极地与地下党进行了联系,终于是1927年8月末,王建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

在此之后,王建安参加了多次战斗,并以战斗英勇、指挥有方的形象展示在了战友面前,他也因此由班长一路晋升,成为了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的政委。

1933年,王建安率部攻打了川军第一师的防线,在这次战斗中,师长汪烈山壮烈牺牲,幸亏王建安及时地抓住了指挥棒,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王建安战友汪烈山

从那以后,王建安便有了“军政双全”的外号。

长征结束之后,王建安来到了红军大学学习知识,得益于他小时候认识过一些字,他的作战指挥技术在此时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1938年,从红军大学的毕业后的王建安来到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跟随部队一起到冀鲁边平原展开抗日武装斗争,在日本人的打击之下,王建安居然将队伍发展到了4万人。

可随着王建安的发展,日军对他们的打击也越来越强烈,他们将正面战场的兵力调集到了后方,对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

在这种情况下,王建安先后在鲁北庆云、宁津等地歼灭日军1800余人,并收复宁津县,在灰色的齐鲁大地上,打出了一片红色的解放区。

1941年,为了遏制王建安的发展,日本集结了 5万人的兵力,对沂蒙山地区接下来大规模的“扫荡”,一时间生灵涂炭、田地荒废、老百姓又过上了遭受了奴役的生活。

王建安为了恢复东北的抗日根据地,亲自率军实行了反攻,在二十多天的时间内打下了敌人十四处的据点。

王建安在山东照片

1942年8月,王建安被任命为了山东军区的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虽然是副职,但当时的山东军区还没有司令员到来,因此整个军区的重任一下子就压在了他的头上。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八千名日伪军装作老百姓,悄无声息地包围了王建安的指挥所,而他的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营。

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王建安立即下令:“先坚守,再伺机突围。”

战斗从中午打到了晚上,作为最高指挥官的王建安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手拿刺刀与伪军拼杀,直到夜幕降临之时才命令营长进行阻击,而自己则是带着一支机关队伍当作先锋,在敌人的包围中肆意冲杀。

临走之前,王建安还特意嘱咐营长:“作战不要硬打,我们突围半个小时之后,你们一定要迅速撤退。”

王建安(左持望远镜者)

最终,指挥所的战士们都成功撤退,而作为指挥官的王建安则是在突围的过程中跌落悬崖,在休养了几个月后才得到了好转。

在抗日战争末期,王建安还率领了6个团的兵力对鲁山南麓的伪军发起讨伐战役,七千伪军因此丧命,随后他还率部连续攻克临朐、博山、益都、莱芜、淄川、新泰等城镇,并参加到了解放章丘和临沂城的战斗当中。

与此同时,他的“老冤家”许世友也和他走到了一起。

山东双雄,病床将军

1947年7月豫东战役取得胜利后,山东的解放问题就摆在了毛主席的书桌上,为了打下山东的首府济南,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派出两人——许世友、王建安。

当王建安匆匆忙忙地来到西柏坡之时,毛主席亲自来到门口迎接,用自己厚重的手掌握住了王建安,欣喜的说道:“我们的建安同志来了,太好了!”

随即便请王建安来到了书房,当着他的面展开了一张地图,用手指着一处红蓝相交的地方,向他介绍着国共双方在此地的军事实力。

毛主席

就在王建安认真听着讲述之时,毛主席从衣兜中拿出了一支香烟,缓缓地塞入自己口中点燃,随后说道:“建安同志,我们就直接开门见山吧,军委这次要你来,是有一个重要的城市攻坚战的任务,你有没有兴趣啊?”

王建安久经沙场,在得知有一项重要任务之时,眼睛立即冒出了炯炯有神的光芒,连声说道:“有!当然有了!”

毛主席点了点头,随后将自己的手指向了地图中的一角,郑重其事地说道:“建安同志,攻下济南的任务就交给你了,祝你成功!”

王建安征战山东多年,解放济南正是他多年以来的梦想,当他得到毛主席将这个任务交给自己之时,立即站起身来,放声说道;“坚决服从军委决议,解放济南!”

红四方面军时期的王建安

毛主席轻轻地招了招手,示意王建安坐下,风趣地说:“许世友在胶东很有威望,他们都将你们二人说是‘山东双雄’,有没有这回事儿啊?”

在得到王建安的赞同之后,毛主席又说道;“人家说你们是‘两雄难并立’,但我倒觉得‘孤掌难鸣’,你们二人要手击得响,击得亮!”

毛主席话还没有说完,王建安便明白了主席的意思,原来是王建安和许世友之前有过摩擦,毛主席怕两位大将起了争执,这才过来劝解。

那许世友和王建安发生了什么摩擦呢?

在1937年之时,延安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批判,作为原四方面军的许世友等人想要跑到四川打游击,但王建安得知后便将此事告知了抗大校方,这才把许世友留了下来。

王建安虽然是好意,但许世友却因此对王建成有了意见,两人的矛盾也因此结下。

眼下共同作战,需要许世友和王建安放下以往的“瓜葛”,共同作战。这才有了毛主席劝解王建安的一幕。

王建安当即说道:“主席,您就放心吧!我一定和许世友一起,打好这一仗。”

眼见王建安表了决心,毛主席便打趣地说道:“好啊,那我们就演一出《失空斩》,要是丢了街亭,打不下济南,就先斩了许世友,再打你40军棍,我也向中央请罪,官降三级,你说如何啊?”

说完之后,两人是哈哈大笑。

与此同时,许世友也知道了毛主席要将王建安派过来的消息,在革命面前,许将军当即说道:“我许和尚要是打不下济南府,就是砸了毛主席的场子,老王要来,我看是好事啊,到时候我一定要给他接风洗尘!”

不久之后,王建安出现在了华野攻城总指挥部的门前,许世友得知消息后立即迎上前去,向他伸出了右手。

同志的手比火炉还要温暖,王建安立即双手握住了许世友,笑着说道;“许司令来了,我也是要‘交差’了。”

许世友(右一)和夫人田普

许世友则是谦虚地说道:“老王啊,我可是刚来,情况还不熟悉,这个主角还是你来当啊!”

1948年9月16日午夜,济南战役正式打响,可就在战斗刚刚打响之时,王建安在奔赴前线的时候出了车祸,伤势十分严重;而许世友也在攻打济南前夕被流弹击中,好在并无大碍

在得知许世友也受伤之后,重伤的王建安怎么也不肯去医院,他对着医生说道;“许司令受伤了,你们应该去照顾他,我还能挺住。”

许世友得知消息后,多次要求王建安回到医院接受治疗,可固执的王建安是怎么也不听,他直接在指挥所里放了张病床继续指挥作战,等到身体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会到床上休息。

在许世友和王建安的努力之下,两人仅仅用了 8天时间便打下了济南,活捉了王耀武,可王建安固执的缺点也在此暴露了出来,并差点惹出了大祸。

济南战役中的一幕

1955年,在中央的一次工作会议的时候,因为工作意见不同,坚守己见的王建安怒拍桌子,直接愤然离席,这件事也很快地传到了中央领导人的耳中。

作为国家的高级将领,王建安此举确实不妥,因此在当年的大授勋之时,毛主席在上将名单的时候才会特意在王建安的名字上圈注:“此人骄傲自满,授中将为宜。”

但王建安可是参加过“黄麻起义”的老将军,按照资历与功劳,和许世友不相上下,如果真按照毛主席的意见给王建安评为中将,恐怕并不合适。

最终,负责评衔工作的罗荣桓拍板决定:暂缓授衔!

不过话说回来,王建安本就是军人出身,脾气火爆在所难免,而且他从来是对事不对人,正如“老冤家”许世友所说:“会上拍桌骂娘,会下从不拆台”

因此到了1956年,评选小组再次将王建安的事情告知了毛主席,并详细地说出了其中的缘由,毛主席考虑再三之后终于决定——授王建安上将军衔。

此后,王建安先后担任了沈阳军区副司令、济南军区副司令、福州军区副司令等副职,而他的顶头上司大多都是比他军衔低的老部下。

王建安将军在部队视察

对此,王建安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依然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国家军队,叶剑英对此非常地佩服,曾当面对他说:

“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1975年,已经68岁高龄的王建安依旧奋斗在军队之中,并在毛主席的授意之下担任中央军委顾问,为我国现代化军队奠定基础。

然而,英雄迟暮,王建安的身体也在岁月长河中逐渐衰落……

生前遗愿,无人吊唁

建国之后,王建安经常外出调研考察,因为过度劳累患上了高血压以及心脏病,医生为了他的健康,建议他多多在家休息。

可“固执”的王建安岂会乖乖听话,每年王建安会抽出半年时间走访中国大地,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但他的身体也逐渐衰弱了起来。

1980年初,王建安正在和妻子牛玉清看电视,正好看到了一个国外领导人的葬礼,场面极其地奢华。

深受感染的王建安猛然站起身来,对着妻子说道;“现在的追悼会是越来越大,花圈是越来越多,这个习惯可不好,我死了之后不要追悼会、不要花圈、也不要进八宝山,把我的骨灰撒到老家的田地里,还能肥田。”

王建安和夫人牛玉清

7月中旬,王建安感觉到身体不适,在来到医院诊断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几。妻子牛玉清握着老伴的手,含泪说道:“老王啊,咱们四个孩子了,就安排一两个回来吧,让他们照顾照顾你。”

王建安听闻此言猛地咳嗽了一声,厉声说道:“孩子们又不是我的财产,他们是要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他们就别想回来!”

1980年7月25日,开国上将王建安因心脏病复发,在北京逝世,他的四个孩子也没来得及见父亲最后一面。

去世之后,牛玉清按照丈夫的遗愿,总结出了五个“不”:

“不开追悼会;

不送花圈;

不通知生前好友;

不组织遗体告别仪式;

不请同志护送遗体火化;”

只因如此,直到王建安将军去世之时,那些革命时期的老战友依然没有收到半点消息,这才造成了无人吊唁的情况。

不仅如此,按照王建安将军的遗愿,他的遗体被送到了301医院进行医学研究。他的儿子王海波含泪说道:

“父亲生前没有去过301医院看病,没曾想死后却进了301医院”

刊登王建安同志逝世消息的报纸

8月20日上午王建安将军的骨灰在亲属的护送下运到了湖北武昌,红色的革命老区也伸出了他宽阔的胸膛,迎接他多年未见的孩子。

在亲人的泪水之下,王建安将军的骨灰一把把地洒落在了田间,散落在了红安县的土地之上……

老将军去世之后,他的秘书立即进行了文件整理工作,这时他发现在王建安将军的书桌上有一本《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秘书打开这充满褶皱的书籍,发现准则中有一段话被王建安划着粗粗的红杠:

“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