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生活 > 正文

​北魏鲜卑拓跋氏是轩辕黄帝后裔?北魏孝文帝是汉将李陵的后代?

2023-12-07 06:00 来源:贴说网 点击:

北魏鲜卑拓跋氏是轩辕黄帝后裔?北魏孝文帝是汉将李陵的后代?

黄帝后裔

《魏书》帝纪第一序纪中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这是北齐人魏收所撰的《魏书》中记载的关于拓跋氏(托跋)的起源和姓氏来源,昌意是黄帝和嫘祖的儿子,颛顼的父亲,黄帝打败炎帝后他被封于西戎。通过古籍对照和现代研究,多数史学家认为昌意部落应该就是古代的氐羌部落,他与先秦的起源也有一定得关系,《史记·秦本纪》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

之所以《魏书》中将北魏皇族拓跋氏攀附为黄帝后裔,可能还是和北魏汉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从孝文帝开始了全面的汉化,为平息鲜卑贵族的抵触,寻找血统依据,也是必然的行为。同时,中古以前的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民族文化较为钦慕,更愿意融入同化,统治中原后,用血统说比法统说更容易被接受,哪怕是到了清代,也有觉罗即赵宋的说法。当然,拓跋氏到底是不是黄帝后裔,这个很难证明,毕竟昌意也可能是氐羌的先祖。鲜卑族被定义为东胡一支,而拓跋氏后来发展为皇族,自然也高于其他鲜卑氏族一等。

李陵后裔

《宋书·索虏传》中记载:“索头虏姓托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这是南朝梁沈约撰写的记述南朝宋的纪传体史书,其中索头,亦作"头虏"。即索虏,是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方民族的蔑称。至于拓跋氏是否是汉将李陵的后裔呢,仍是个不置可否地问题,当然历代史书中多有记载了作证,但是历史永远适用于辩证法。《资治通鉴-魏纪九》中记载:“或曰托天而生,拔地而长,故为托跋氏。匈奴女名托跋,妻李陵。胡俗以母为姓,故为李陵之后而甚讳之,有言其是陵后者,辄见杀。”这一段的记述很有意思,萧子显是齐高帝萧道成之孙,后来成为南朝梁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南齐书》。据他所说,拓跋氏的姓氏来自李陵的匈奴妻子,但北魏皇族严禁传播这一说法,传播者会被立即处死。从《资治通鉴》这一段的记述看,李陵后人之说应该不实,最起码北魏皇族不同意,甚至极为反感这一说法。当然,这也可能与李陵的历史定位非常矛盾,以及姓氏来源于匈奴女子之姓,让人极易产生排斥有关,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拓跋氏自身对于这种说法是极为愤怒的。汉将李陵诈降成真后,匈奴单于非常器重他,立他为右校王,并将女儿嫁于他,但是这个女儿到底叫什么,并没有明确记载,很可能是后人附会。

后来,关于李陵真正后裔的去向有两个,一个就是隋朝的李穆,历经魏、周、隋三代的名将,其自称为汉将李陵的后代,《隋书》更是直接记述其为李陵之后,不过无论隋杨还是唐李,都有些不清不楚的血缘,所以为同是出身六镇的同僚证明血亲,也是合情合理的。另一个是唐代时前来朝贡的黠戛斯人,其酋长失钵屈阿栈前来长安,非要和唐朝皇室认亲,说自己是李陵后裔与李唐同宗。黠戛斯古称坚昆,而李陵在匈奴期间曾长期管理坚昆,而酋长失钵屈阿栈体貌特征与其族人相异,反而近似中原人,他反而更有可能是李陵的后人。

东胡鲜卑

无论是《魏书》中的黄帝苗裔之说,还是《宋书》、《南齐书》中匈奴女及李陵后裔之说,都是值得玩味的。拓跋氏皇族将自己定位为皇帝后裔,毋庸置疑是为了迎合汉化这一改革措施,这是统治者惯常的血统掩饰法。而南朝宋和南朝齐都是自认中原民族建立的政权,均不可能承认鲜卑皇族与他们同为中原民族的正朔,因为史书自然要寻找更合情的说法,一是印证血统,二是增添矛盾。说白了,二者都是为了同化需要,是统治手段而已,当然,也肯定有一定的民族自尊心存在之内,毕竟也要考虑到编纂者的想法。

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忠实的记述和详实的考证,还是史书的主流,《南齐书》中曾提出拓跋氏出自鲜卑或匈奴后裔,也印证现代对于拓跋氏的传统认识。古时认为,大部分鲜卑为秃头,而拓跋氏为索头,即披发,南朝认识少数民族多以发式的不同而区分族种。但是这一现象并不绝对,同属鲜卑的宇文氏更是只留头顶一点头发,足见同一族属因所处地域不同,许多习惯上有也少有差异,不得不提的一点,宇文氏入主中原后,自认为神农炎帝之后。有许多证据证明拓跋氏始自鲜卑,《魏书》中曾记载拓跋氏的始祖为汉末三国的拓跋力微,而他的祖先曾为汉末著名鲜卑族首领檀石槐部下,足以证明拓跋氏出自鲜卑。

汉姓

拓跋鲜卑自北魏孝文帝之后大规模推行汉化及一些列改革,并带头改汉姓为元,随后大批鲜卑贵族也开始改姓汉姓,以下列举部分西安北兴改汉姓的氏族:

宥连氏-《魏书-官氏志》载:“宥连氏后改为云氏”,汉姓为云。

是楼氏-《魏书-官氏志》载:“是楼氏后改为高氏”,汉姓为高。

拔列氏-《魏书-官氏志》载:“拔列氏后改为梁氏”,汉姓为梁。

叱奴氏-《魏书-官氏志》载:“叱奴氏后改为狼氏”,汉姓为狼。

素和氏-《魏书-官氏志》载:“素和氏后改为和氏”,汉姓为和。

出连氏-《魏书-官氏志》载:“出连氏后改为毕氏”,汉姓为毕。

嗢石兰氏-《魏书-官氏志》载:“嗢石兰氏后改为石氏”,汉姓为石。

一斗眷氏-《魏书-官氏志》载:“一斗眷氏后改为明氏”,汉姓为明。

吐奚氏-《魏书-官氏志》载:“吐奚氏后改为古氏”,汉姓为古。

破多罗氏-《魏书-官氏志》载:“破多罗氏后改为潘氏”,汉姓为潘。

尸突氏-《魏书-官氏志》载:“尸突氏后改为屈氏”,汉姓为屈。

渴烛浑氏-《魏书-官氏志》载:“渴烛浑氏后改为味氏”,汉姓为味。

屋引氏-《魏书-官氏志》载:“屋引氏后改为房氏”,汉姓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