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生活 > 正文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怎么读(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

2024-01-19 00:34 来源:贴说网 点击: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怎么读(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

作者:王晓辉

国学大师吴宓,是最早用西洋小说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之一,曾以中、英文发表过多部关于《红楼梦》的专著。这位老夫子学贯中西,至情至性,坊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趣闻传说。1945年,吴宓在西南联大任教,有一天和几个朋友沿街散步,看到路边有个餐馆,招牌上写着“潇湘馆”三个字,不禁勃然大怒。“潇湘馆”是林黛玉的居所,怎么能用作餐馆的招牌呢?他二话不说就直冲进去大吵,质问店主:“你凭什么叫‘潇湘馆’?你怎么配叫‘潇湘馆’?”后经人调解,餐馆将招牌去掉了“馆”字,改为“潇湘”。

可见,林黛玉在吴宓心中已是天人,任何人都冒犯不得。艺术之感人,竟至于斯!

林黛玉貌美、聪慧、机智,但我想这些还不足以让吴宓这样的大学者为之倾倒,甚至敬若神明。曹雪芹虽多处写林黛玉的美,却没有具体的描写,而是用“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她的眉眼,用“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形容她的体态。这种写法,如同国画的“留白”,把更大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所以,林黛玉的美,是曹雪芹引导着读者自己想象出来的。至于聪慧、机敏,大观园里女孩儿哪一个不是呢?

我个人认为,林黛玉这个人物真正打动吴宓的,除了美丽、高洁、聪慧之外,更重要的是出类拔萃的诗才,因为吴宓也是一个诗人,而且内心极其浪漫。

《红楼梦》群芳中,如以诗才论,当首推林黛玉(著作权属于曹雪芹)。林黛玉作诗,从不冥思苦想,反复推敲,而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的描写最能反映黛玉的才思敏捷。迎春给大家限了“门”字韵,定下韵脚,又燃起一支香,约定香烬诗成。这种限韵诗最是难做,众人都在各自思索,“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待各人都做完了,黛玉才说:“你们都有了。”说着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下了著名的海棠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林黛玉的诗才,不独体现在才思敏捷,更在于诗情、巧思和气氛。林黛玉写过三首长歌行:《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葬花吟》前文已有涉及,今天就谈谈《秋窗风雨夕》吧。

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病中独坐,潇湘馆外,秋霖脉脉,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林黛玉心有所感,按照《春江花夜月》的格调,写成《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从题目上看,“春江花月夜”与“秋窗风雨夕”就是一副对联,而且是非常工整的“反对”,内容和气氛也是如此。“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林黛玉孤单寂寞地坐在窗前,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敲打着窗棂,想着自己的身世和未来。“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突如其来的风雨,浇灭了她的期望,让她预感到青春年华即将逝去。比之《葬花吟》,这首《秋窗风雨夕》更悲怆,更凄凉,是诗人未来命运的一个很重要的铺垫。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也极具特色。全诗共五节二十句,竟然用了十五个“秋”字,“秋花”“秋夜”“秋窗”“秋梦”“秋院”“秋雨”……渲染了雨中秋夜的悲凉。虽然“秋”字反复出现,却丝毫不显重复,反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如此凄美的诗句,翻译成英文很难,传递情绪和气氛更难。我们来看看杨宪益先生是怎么处理的。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Sad the autumn flowers, scar the autumn grass,

Autumn lamps flicker through the long autumn night;

Unendurably desolate by the autumn window,

In the wind and rain autumn seems infinite.

第一句直译,倒装句式,干净利落。第二句“耿耿秋灯秋夜长”,用flicker through将秋灯与秋夜连接起来,灯光摇曳,秋夜漫长,非常巧妙。三、四句颠倒次序,拆开重组,与原文妙合。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The wind and rain speed autumn on its way,

By the window shattering her autumn dream;

And the girl with autumn in her heart cannot sleep

But trims the candle by her autumn screen.

“助秋风雨来何速”,不可硬译,原文的意思是突如其来的风雨加速了秋天的脚步,杨先生用speed一个词,将“助秋”与“来何速”都涵盖了。中文诗可以省略主语,英语办不到,所以,杨先生加上了“the girl”,解决了“抱得秋情不忍眠”的主语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病弱女子在凄风苦雨中孤独的身影。什么是“抱得秋情”呢?杨先生用“with autumn in her heart”来转换,意思是“心中充满悲秋的伤感”,堪称佳译。那么,“这个女孩”(the girl)是林黛玉自己,还是曹雪芹借林黛玉之笔,描绘了另一个悲秋伤怀的女子呢?我们再看两段才能找到答案。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Guttering on its stick, the candle sheds tears of wax,

Evoking the grief of separation, its pain,

As through each autumn courtyard gusts the wind,

And on each autumn window beats the rain.

“泪烛”在中国诗词中有着明确的意象,“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知道西方读者是否理解得与我们一样。不过,杨先生用the candle sheds tears of wax, evoking the grief of separation, its pain, 蜡烛也在流泪,引发离愁别绪,已经非常清楚了。“牵愁照恨动离情”,一句话里三个动词,都译出来必然累赘,所以,杨先生只用evoking这个分词,总揽the grief of separation, its pain,“愁”、“恨”(苦)、“离”三个意思都有了。高手译诗,简洁的同时还能面面俱到,实在是高。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The autumn wind, through silken quilts strikes chill,

Her water-clock the autumn rain spurs on.

All night the pelting rain and soughing wind

Accompany her tears for one now gone.

The autumn wind, through silken quilts strikes chill, “罗衾不耐秋风力”一句,是从李后主的“罗衾不耐五更寒”变化而来。深秋的寒冷带着雨水的潮湿,比冬天还要难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句子。对于林黛玉来说,此时的寒,恐怕更多的是心里的寒。“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霢霢复飕飕”就是雨沙沙地下,风飕飕地刮,pelting rain和soughing wind,仿佛陪伴着离人的哭泣。杨先生将本句中的“灯前似伴离人泣”翻译为Accompany her tears for one now gone。读到这里,可以看出杨先生译文中的“the girl”不是黛玉自己,而是她笔下一个同病相怜的女孩儿,甚至是她自己的“映像”。如果译文中的the girl是指林黛玉,那么此时林黛玉父母已亡,家中没有别的亲人,她心中所爱贾宝玉又在身边,对于她来说,似乎没有什么“离人”。在中国的古诗中,“离人”一词主要是用来写男女离别之思,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林黛玉笔下的“离人”,应该她读《秋闺怨》《别离怨》,心有所感,脑海里出现的一个形象。此时的林黛玉已经预见到自己未来的命运,这个形象(the girl)既是她笔下的一个人物,也是她心中未来的自己。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Chill mist enwraps the court in loneliness,

Bamboos drip by the lattice without pause;

None can tell when the wind and rain will cease,

But already tears have soaked her window’s gauze.

“寒烟”就是伴着秋雨的寒雾,故译为chill mist。古诗的寒烟、烟柳、烟花、烟草等,是很特别的表达方式,多用于表达初春和晚秋的意境,翻译的时候要格外当心,千万不能望文生义,随手翻译。

窗外是淅沥的雨,窗内是悲苦的泪。如果说前面一首长歌行《葬花词》中表达的是悲伤和孤傲,到了这首《秋窗风雨夕》,林黛玉似乎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笔端流淌出来的已经是颓伤和绝望了!

读这首《秋窗风雨夕》,就像是一个透视过程,读者仿佛看到曹雪芹寒窗下披衣奋笔,描绘出秋窗下形影孤单的林黛玉,而林黛玉又用诗句,刻画出了一个同样在凄风苦雨中伤心流泪的女子。

艺术就是动人,除了动人,什么都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动人的艺术作品,长歌行《秋窗风雨夕》更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