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社会 > 正文

​他14岁入北大,教学40年无教授职称,王晓琮虽穷困却让人敬佩

2024-11-21 21:34 来源:贴说网 点击:

他14岁入北大,教学40年无教授职称,王晓琮虽穷困却让人敬佩

他14岁入北大,教学40年无教授职称,王晓琮虽穷困却让人敬佩

从古至今,老师都是值得尊重的一群人,通过对老师的故事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启迪。在中国,有这么一位老师,十四岁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四十年来,他一直没有什么教授头衔,但他的教学方式,却让很多同学喜欢。虽然现在老师还很穷,但是他已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了。这老师到底是谁?

说起王晓琮的教学水平,他在哈尔滨科技学院,也是数一数二的。他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带来任何的课本,所以他已经把所有的课程都背得滚瓜烂熟。而对于王晓琮,同学们的看法也是“神”、“这个真是神了”、“佩服”、“每一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王教授都能精确地说出来”、“无论多复杂的积分,他都能口算”、“他能一眼认出哪个是抄袭的”等等。

他在教学工作40多年,始终坚守在第一线,为社会、学校所公认。不过,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没有任何的职位,也没有任何的教授称号。他感觉自己最满意的就是被同学们称呼为“老师”了,至于评不评职称,那都是小事,反正教师就是教书育人。这是他的想法,也是他所做的,他会继续走下去,不忘记自己的初衷,继续前进。

王晓琮的身世很有传奇色彩,他从小就是一个天才,14岁的时候就考入了北京大学,读完了浙大的硕士学位,成为了哈理工的一员。当今的老师很难长时间呆在一所学校,他们会去其他学校寻求晋升。王晓琮把钱看得很淡,四十年来一直做着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本以为这个天赋出众的年轻人会有一番作为,却没有想到,他竟然甘于平庸,变成了一头“孺子牛”。

他虽然是个数学奇才,不过王晓琮从小就有英语这方面的短板,英语成绩一直不太好,早年也没有如愿。不过,由于无法前往美国,他只好到法国,并且仅用三个月就把法语字典记下来。至于英语,在王晓琮的生命词典中,是绝对不会有“搞不定”这个词的,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从2002年开始,王晓琮老师带领学生“出圈”,英语早已掌握。

一般人在课堂上,特别是高等数学、线性数学、微积分这种课程,都是要把教案和教材都背下来的,这样才不会出错。然而,王晓琮没有。他已经将所有的课程都背得滚瓜烂熟。在教室里,他根本不需要计算,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这足以证明他在数学上的天赋。

王晓琮虽然穿着邋遢,但是王晓琮在学业上,却是非常的严谨。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同学在期末考试之后,往往会出现58、59分这种事情,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差距,都足以让他们重新开始。很多大学的老师,为了自己的评分,都会在自己的分数上加点。可王晓琮从来不干这种事情,缺一分就是一分,该重修就重修,绝对不会给自己的学生增加一分。

王晓琮也曾担任过全国数模大赛的评委,他从教学开始就对数学的魅力着迷,一有空闲就会对数学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他为哈理工立下了汗马功劳。自2005年起,他一直领导着哈理工的学生,在国内外获得了近百项优秀的数学比赛,展现了国家教育的风采,成为了很多同学心目中的“偶像”。

这一切原本只有他教导的学生才了解。而真正让这位“大神”走上公众视线的,却是一篇《吃饭舔盘子的“锅炉工”,竟是14岁就上北大的“扫地僧”》。本文的撰稿人是王晓琮的一个学生的朋友,他在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上看到了一段视频,曾经跟他的一个同学说,哈尔滨理工大学有一位堪比“扫地僧”的老师。

说到饮食,最广为流传的就是王晓琮在食堂舔盘子的照片,其实他很少来食堂,更多的时候都是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是煮熟的玉米,有时候一穗儿,有时候穗儿,这就是他的一顿饭,有时脸上甚至还挂着一颗玉米粒,他也浑然不知。有人问道,王晓琮吃的穿的都不好,这钱要来干嘛?事实上,他私下里用自己的薪水,资助了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做了一件好事,却没有留下任何的名字,这让王晓琮更让人佩服。

在追逐财富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今天,王晓琮无疑是一道清流。别人争来争去的名利,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的目光不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在为自己的学生,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忘我。很多人都说,现在的世界,已经没有什么英雄了,其实并不是没有英雄了,而是这些英雄都很低调。

像王晓琮这样的老师,无论是他的形象,还是他出色的个人实力,都让人叹为观止,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竟然愿意从事如此简陋的工作,而且过着如此简陋的生活。我们经常都有很高的志向,而这种镜花水月的追求,往往会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变得更加疲倦,换个角度去想一想,其实就像王晓琮一样,用心做好基层工作,也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