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热点 - 孙小果终判死刑:恶魔是怎样养成的

2024-11-17 12:49 来源:贴说网 点击:

热点 - 孙小果终判死刑:恶魔是怎样养成的

近日,备受瞩目的孙小果案有了结果:孙小果被判死刑,涉孙小果案19人获刑。

这个结果大快人心。孙小果44年的人生里罪行累累,劣迹斑斑,手段之残忍、态度之嚣张,令人发指,同时,也让人觉得不寒而栗和不可思议:一个人怎么能如此邪恶和暴虐?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养出这样的恶魔来?

因为孙小果而坐上审判席的,就有他的母亲孙鹤予,以徇私枉法罪、徇私舞弊减刑罪、行贿罪、受贿罪等,获刑20年。

这到底是一个坑妈的故事,还是一个坑娃的事故?读完文章,你或许有全新的思考。

01

过度保护下的孩子,

其实是被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孙小果的人生,有一个巨大的转折点。19岁那一年,还在警校上学的孙小果因强奸妇女被批捕。当时,孙小果伙同4名社会无业青年,轮奸两位女青年,情节极其恶劣。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强奸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但案发后,孙鹤予通过活动将儿子孙小果的出生年份由1975年改为1977年,孙小果一下子从19岁变成了17岁,以符合《刑法》中“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条件。当年法院判处孙小果3年有期徒刑。但他的母亲还不满足,通过伪造病历帮助孙小果非法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导致孙小果受到审判之后,从未被收监执刑,一直逍遥法外。

在孙鹤予看来,不忍儿子受牢狱之灾,或许是一种正常的舔犊之情。哪个母亲不是像母鸡那样,拼命想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呢?

但正如高尔基说的那样,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孩子,是一桩大事,需要足够的才能。

孙鹤予在某些方面的“才能”或许足够,但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才能,是负数。

首先,她的孩子缺乏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他人的痛苦对他来说无足轻重,甚至以能给他人带来痛苦为乐。其次,她的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规则感。孙小果就读于警校,之前还当过兵,对法律知识不可能一无所知,但他依旧知法犯法,这种对规则极其淡漠的意识基本是受家庭影响。事实上,孙鹤予在儿子犯罪后的一系列操作也证实了她本人对法律的漠然和蔑视,而且也再次加大了孙小果对于法律的蔑视和挑战阈值。

但孙鹤予不管,她觉得儿子呆在自己身边总比呆在监狱里好;她以为自己把儿子救了,却不知道,是掐断了他改邪归正的最后机会,亲手将儿子以及她自己推向了更深的深渊。像这样冷血、恶意破坏规则的人,唯有法律的制裁和执法机关的管教,才能规束他不继续走上邪恶的道路。

果然,就在孙小果保外就医期间,他多次以暴力和胁迫手段强奸四名未成年少女,甚至带着同伙在公共场所挟持两名17岁少女,对二人进行暴力伤害和凌辱摧残,致一名被害人重伤,还多次伙同他人在公共场所寻衅滋事,追逐、拦截、殴打他人致三名被害人受伤……

不到4年,1998年2月,孙小果就因强奸、故意伤害等多项罪名被判处死刑。

孙鹤予再次登场。一番操作后,孙小果从死刑变成死缓,又多次违规减刑,最后孙小果实际服刑约13年就出狱了。出狱后,他继续作恶,组织黑社会、开赌场、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直到2019年5月,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入驻云南,把孙小果案列为重点案件,挂牌督办。

这一次,恶贯满盈的孙小果终于伏法,被判死刑。

这一次,他的母亲再也救不了他了。

对于儿子孙小果,孙母只有四个字:不遗余力。从1998年到2019年,孙鹤予想方设法,动用一切力量,让孙小果多活了21年,付出的代价是丢了工作,两次入狱。但最终,她还是亲眼看着儿子上了断头台。不知年近七旬、头发花白的她,坐在审判席上时,心中是否有悔意?

她是否想过,如果儿子第一次犯罪时她不伸出援手,他或许不会走上不归路?是否想过,如果她早一点把儿子交给法律来管教,或许不会有后面那么多无辜的人和家庭受到伤害?是否想过更早的时候,她是哪里出错了,才把儿子养成恶魔的?

02

溺爱下的孩子,

会失去对规则对生命的敬畏

孙小果案在复审期间,很多网友都很好奇他的生父。其实,孙小果的生父陈跃只是一个普通职工,在孙小果7岁时,就和他母亲离婚了。孙小果跟着母亲生活。在孙小果犯下第一起强奸案之前的1996年,陈跃就因脑溢血中风瘫痪后病退,2016年去世。自始至终,并未涉及孙小果案。

这样看来,把儿子养成恶魔,似乎是母亲一个人的错。

但据澎湃新闻对陈跃邻居的采访,陈跃年轻时喜欢喝酒,经常醉酒后打骂孩子,孙小果小时候调皮,几乎天天被父亲打骂,骂得最狠的一句是:“你这种人以后就是被枪毙的嘴脸!”邻居这样评价:“他父亲简单粗暴,家庭教育太糟糕了,我觉得毁在家庭教育上了。”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严父慈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但这个“严”和“慈”的度,很多家庭都掌握不好。“严”过头了,是暴力;“慈”过头了,是溺爱。一旦这两种过头到达某个峰值,就会造就“熊孩子”,就会培养出“恶魔”。

“严”过头了,常常就是孙小果父亲这样的表现,要么不闻不问,冷暴力;要么拳脚相加,热暴力。这样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正确的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长大后很容易缺乏自律,情绪和性格不稳定,对女性、对他人不尊重,不擅长也不试图用文明手段解决问题,而是喜欢用暴力,常常表现出粗暴的动物性。

溺爱过头了,就是像孙小果母亲这样,对孩子百依百顺,纵容、包庇孩子的错误。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最终会失去对规则甚至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正如卢梭说的那样:“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暴力还是溺爱,表面上看是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家长对自己言行、情绪和欲望的失控。所以,孩子一切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是家长错误价值观、错误行为方式的表现。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同学一块写字石板,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夸他能干。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给母亲,母亲很满意,更加夸奖他。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孩长大成小伙子了,便开始去偷更大的东西。有一次,他被当场捉住,押送到刽子手那里。他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这时,小偷说,他想和母亲贴耳说一句话。母亲马上走了上去,儿子却一口咬下她的耳朵,说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给你时,如果你能打我一顿,今天我何至于落到这种可悲的结局,被押去处死呢?”

这个故事的道理看似简单,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父母是否真的能在现实生活中想明白、做得到,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爱孩子,不要只做孩子强大的保护伞,要首先做一盏正确的引路灯。

编辑:巴恬恬

校对:张秀格

审核:黄妍虹

莫愁大观园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