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杂谈 > 正文

​咏别诗浅谈

2024-07-20 16:50 来源:贴说网 点击:

咏别诗浅谈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

江淹在《别赋》中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也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词句。离别时伤感,怕是谁也避免不了吧。但是,这种伤感悲戚之情,一定要表现出来吗?不可以藏在心里,而表现出另一种情感吗?

我特别喜欢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与武冈》:“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遭贬谪所居的龙标,与柴侍御所要去的武冈,青山连着青山,有同一轮月亮照耀,这就不是“两乡”而是同一乡了。既是同一乡,就等于在一起,当然没必要悲伤了。为了避免那种洒泪而别的场面,王昌龄找到了很好的“借口”。试问,四海之内,哪里不是山水相连,不是同一轮明月相照?

由此,又想起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也是与朋友离别,哪有悲戚?不悲戚的理由也非常充足。一是都是“宦游人”,就不可能总是在一起;二是既是知己,那么即使天各一方也如比邻了。

这种为了功名与朋友相别而不悲伤的情感,唐代陆龟蒙的《别离》表现得更直白:“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仗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大丈夫并不是没有感情,但悲伤之泪不洒在与朋友离别的时候。仗剑对着酒杯,只管喝酒,耻于表现出一般游子那种别离时的伤感的情绪来。要做的事就要决绝地做,犹如蝮蛇一旦啮了手,壮士就要果断地砍掉手腕。志向在于功名,离别就不要叹息了。

劝朋友、劝自己离别而不悲伤,理由是因人因事而异的。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最后两句,真能宽慰李少府、王少府的心。放心吧,“圣代即今多雨露”,那么你俩也不必心焦,一定会受到雨露滋润的,我们的分手只是暂时的。

与朋友离别,既然是不可逆转的,那么也就可以不找宽慰朋友、宽慰自己的理由,只是表现出一种豪爽的情怀。李白的《广陵赠别》就是这样:“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那么就把马系在垂杨之下,在大路边的酒店里喝酒吧,尽兴后就道一声“保重”而相别。

(黄三畅,武冈二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