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娱乐 > 正文

​苏有朋个人资料 苏有朋:我不是偶像,我只想努力

2023-10-06 02:38 来源:贴说网 点击:

苏有朋个人资料 苏有朋:我不是偶像,我只想努力

苏有朋个人资料 苏有朋:我不是偶像,我只想努力

2022年8月,当他走上《披荆斩棘》第二季的舞台,比着熟悉的手语再度唱起“向天空大声地呼唤,说声‘我爱你’”时,无数人被回忆击中,“感觉自己的青春又回来了”。

他是70后、80后记忆里的“乖乖虎”,是90后忘不掉的“五阿哥”“杜飞”,是00后心目中的导演、导师……他陪伴我们走过青春,如今虽已人到中年,却依旧清爽真挚,仿佛还是当初模样。

他就是苏有朋。

从顶峰到低谷

1973年出生的苏有朋,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擅长珠算、心算、英语、写作、书法、电子琴等,此外,他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父母担心他太辛苦,想让他放弃几个特长班,他便用绝食来抗议,最终让父母“收回成命”。

15岁那年,苏有朋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台湾排名第一的高中。因为他太爱学习了,母亲反而担心他生活单调,将来会变成书呆子,便鼓励他去参加一档综艺节目,丰富业余生活。没想到,苏有朋的演艺之路就此打开,不久后就与吴奇隆、陈志朋组成“小虎队”,红遍两岸三地。

苏有朋入选“小虎队”的原因,除了外貌出众,还因为他“学习好”“特长多”,很适合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乖乖虎”的称号也由此而来。1988年到1991年,是小虎队最红的三年,也是苏有朋完成高中学业的三年。别人只要念书或者当明星就好,他却要两者兼顾,在录唱片、开演唱会、上节目、拍广告的间隙,抓紧时间拼命学习。

就这样,在紧张忙碌中,苏有朋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他后来在自传里说,他很怕没考好,然后会在路上遇到一些带着小孩的妈妈们,指着他跟小孩说:“你看,那就是只会玩不会念书的‘乖乖虎’。”

可惜,肩负过多期许的少年,也有不堪重负的时候。进入大学之后,苏有朋后悔了。考大学时,他为了向大众证明自己,选择了非常难考的机械工程专业,但他内心深处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也学不好。他也曾尝试转专业,但没有转成功,最后在大三那年决定休学,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演艺工作。

这个决定让年轻的苏有朋深陷舆论旋涡。曾经的“乖乖虎”,一下子成了媒体和粉丝眼中的“过街老鼠”,大家都在批评他,说他只图名利,不顾学业,不配当偶像。

如今谈起那段时光,苏有朋已经能笑着自我调侃了,可在当时,他连门都不敢出,躲在房间阴暗的角落,借写歌来表达心绪:“等明天的我,不如今夜就走,人前潇洒的我,心酸泪在背后。过河的卒子,拼命的水手,是否可以换一条路走……”这首歌的歌名叫《伤口》。

带着满心伤痛,他选择去英国留学。在异国他乡独自生活,生病时连个送药的人都没有,最难受的时候,他甚至想:“干脆死了算了。”

在苏有朋跌落谷底的时候,偏偏家里也状况百出。父亲投资失利,接着父母闹离婚,家里的房贷、车贷和弟弟的学费都要靠苏有朋来承担。积蓄快要用完了,苏有朋只能回到台湾,重新开始。

可是,偶像歌手往往只能火一阵子,新鲜期过了就会被新人所代替,而且苏有朋又曾因休学而形象受损,想要重新开始更是难上加难。那几年,他试过出唱片、出书、主持,也上过不少综艺节目,但都没有太大的水花。

工作没起色,就赚不到钱,还不了贷款,更支撑不起全家的开销,苏有朋一度走到了绝望的边缘,但他苦苦挣扎,不肯放弃。

好在,他终于等来了《还珠格格》。

苏有朋个人资料 苏有朋:我不是偶像,我只想努力

从“偶像派”到“实力派”

没有选择的人,最懂得珍惜。《还珠格格》剧组里大部分演员都是新秀,反而是曾经红过的苏有朋成了那个最勤奋的人。他每天除了揣摩剧本、背台词之外,还常常跑到监视器前,认真学习同行,虚心请教导演。

苏有朋明白,小虎队的成功不能成为他一辈子的光环,他不能再把自己当一个偶像了,而要成为一个全能的艺人,他还有很多不足,通通都要重新学习。

当时,他身边没有助理,拍戏也很辛苦,还常常被导演骂,但他都觉得没关系。甚至每次得到一些指点或批评,他都如获至宝,认真记下,反复琢磨。

奇迹发生了,《还珠格格》后来火遍大江南北,还带红了一众演员,苏有朋也终于完成了从“歌手”到“演员”的转型,事业再度风生水起。

接下来的几年,苏有朋主演了多部影视剧:在《绝代双骄》里,他是绝世佳公子花无缺;在《老房有喜》里,他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苏小鹏;在《情深深雨濛濛》里,他是既搞笑又深情的杜飞;在《倚天屠龙记》里,他是侠骨柔情的张无忌……

苏有朋越来越不满足于自己那张娃娃脸所能适配的温柔系角色,因为“人不可能一辈子吃青春饭”。转型成功之后,他决定继续深耕,要从“偶像派”转变成“演技派”。

他开始尝试那些与“偶像”身份相悖的角色,虽然早期的尝试并没有带来巨大的成功,甚至还给他招来过一些非议,但这些尝试都是未来质变不可或缺的。

电影《风声》里的“白小年”,就是苏有朋的那个质变。“白小年”戏份不重,却很不好演,他曾是一代名伶,后来又成了伪军总司令侍从官,成日里梳着油头,翘着兰花指,唱着昆曲。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苏有朋去北京拜师学艺,从吊嗓子、翘兰花指学起,足足学了一年。

苏有朋个人资料 苏有朋:我不是偶像,我只想努力

这一番苦功没有白下。在《风声》里一众影帝影后的辉映下,苏有朋也毫不失色,凭借“白小年”一角,斩获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在颁奖台上,他格外激动,从出道起就被定义成偶像派的他,终于走到了这一步,真的非常不容易。他说:“我不需要大家一直关注我肯定我,我只希望有那么一瞬间,就像现在,我会让人觉得,‘啊,原来他过去20年也挺努力的’。”

“挺努力的”是他最想被人认可的东西,也是他从低谷走向成功的真正法宝。

从艺人到导演、导师

苏有朋并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艺人,他尝试做更多的转型。

2014年,他开始筹备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左耳》。这部电影未拍先火,因为“刷掉了几乎半个演艺圈的人”。杨紫、张云龙、春夏、张雪迎……一票当红小花、小生面试都没过,连原著作者饶雪漫都笑言:“有朋哥估计只有装失忆才能继续在这个圈子混下去了……”

没办法,苏有朋太认真了。选角如此,拍戏更甚。制片人后来都说,从没见过哪个导演像他一样,能把所有角色的台词都背下来。电影拍完,苏有朋头发白了一圈,他调侃道:“原来他们说的一夜白头不是假的。”

《左耳》交出5亿票房的好成绩,苏有朋也因此获得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导演,并得到了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导演提名。

2016年,苏有朋又拿出第二部导演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电影拍摄期仅有98天,他竟带着剧组横跨28个城市取景。他的完美主义,令主演林心如都快受不了了,吐槽他的严苛已经“令两人的友谊摇摇欲坠”。男主角张鲁一则说得比较“隐晦”:“导演经常一个人留下来抠细节。”苏有朋自己则说,拍戏的过程是一种修炼,他对每个工种都很苛刻。

在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初步转型之后,苏有朋选择去纽约大学导演系进修,显然,他不是在玩票,而是“来真的”。

有了收获,他还想继续向上攀登,仿佛人生不披荆斩棘,就没有了乐趣。于是,我们又在综艺节目《创造营》里看到他当导师、为学员排练操心的样子,看到他在《披荆斩棘》第二季里,发狠排练、从容唱跳的样子。

有人半称赞半吐槽地说他“太卷了”,这会逼得身边的人也不得不一起努力的。苏有朋就是这样,不管别人怎么对待人生,他总是不断抛下旧战果、挑战新目标,向更高更远处进发。

曾经红过也失落过的他,以自己30多年的从艺、转型之路,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偶像”。外在重要,内在更重要;天赋珍贵,苦功更珍贵。“很多时候都觉得不可能吧,但每次的不可能,咬咬牙最后也都可能了。”

一时的成绩,或者一时的低谷,都不是最重要的,对苏有朋来说,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他会一直奔跑,一直发光发热,为那些喜欢他的人带去力量,激励着他们一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