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生活 > 正文

​1838年强盛的大英帝国,入侵贫穷的阿富汗,为何硬是没打过?

2023-12-06 07:29 来源:贴说网 点击:

1838年强盛的大英帝国,入侵贫穷的阿富汗,为何硬是没打过?

阿富汗塔利班成立了新政权,美国人匆匆忙忙地撤离了,美国人在阿富汗重演了“西贡时刻”。历时二十年的阿富汗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二十一世纪,美国入侵阿富汗失败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也失败了。

但在美苏之外,还有一个“超级强国”侵略过阿富汗,他就是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

英国,才是最早把手伸进这块土地的国家。

那么,作为当时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英国在阿富汗的命运如何?他们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侵略目标呢?

这里是猫爷的渔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十九世纪,看看当年的阿富汗人民,是如何抵御这些入侵者的。

准确来说,阿富汗抗英战争一共有三次,前两次发生在十九世纪,第三次发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

要了解英国当时为何会在十九世纪入侵阿富汗,就要先了解十九世纪的阿富汗地区的地缘环境。

十八世纪中叶,刚刚成为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不久的阿富汗,因为“统治者”的离世分裂成了许多各自为政酋长国。

而巴拉克塞伊族的多斯特·穆罕默德,是这些酋长国首领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阿富汗最大的酋长,建立起巴拉克塞伊王朝对阿富汗的统治。

由于阿富汗地处东西交通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早已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

当时主要的争夺对象,便是英俄两国。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吞并大半个印度之后,竭力插手阿富汗事务。

俄国和伊朗同样也盯上了阿富汗。1837年10月,伊朗进攻阿富汗西部重城赫拉特。

发生了伊朗进攻赫拉特的事件,并长期加以围攻.

英国一面对伊朗施以武力威胁.一面派人与把己方代表派到喀布尔,同阿富汗谈判商谈关于建立反伊朗和俄国的同盟的问题。

但当时的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要求收复被占领的领土,遭到了英国的拒绝.谈判遂告破裂。

于是,多斯特转而向俄国求助.并在这一年的12月同俄国特使会谈。

结果,受到冷遇的英国人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

也就是说,第一次抗英英阿战争的爆发,根本原因是由列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当时的阿富汗,正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位置。

但相对弱小这样的阿富汗,并不畏惧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1838年,英军大举入侵阿富汗。起初,英国军队仗着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一路高歌猛进,捷报频传。

1839年4月,英军攻克了重镇坎大哈;7月,加兹尼沦陷,通往喀布尔的大门已经被英军打开。8月初,首都喀布尔沦陷。

此时的阿富汗领袖多斯特·穆罕默德早已逃出宫去,踪迹皆无。

但令英国人没想到的是,喀布尔的沦陷,并不等于战争的结束,反而是阿富汗人民抗英斗争的开始。

英国侵略者的入侵,引起了阿富汗人民的激烈反抗。

面对以新式枪炮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他们选择利用地形优势,拿起了相对落后的武器,用土枪土炮和石块对抗英军,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反侵略的民族战争。普遍开展了独立战和游击战。

首先是马卢夫地区的吉尔查依部族举起了抗英旗帜,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开展游击战。

1840年4月,他们切断了从坎大哈到喀布尔之间的运输线。敌人为保这条生命的运输线,从坎大哈派出了骑兵队,但被灵活机动的游击队打得狼狈不堪。

1841年春,吉尔查依部族游击队提前获知,英军将领魏麦尔即将率部下前来,于是游击队立即在合适的地点设伏。在卡拉特-依-吉尔查依一带设伏,

魏麦尔认为本以为英军的实力能够完全碾压对方,因此毫无顾忌,傲慢地往前闯,结果走进了埋伏圈,被游击队打得溃不成军。

等大批英军来解救时,游击队已神出鬼没地转移到万山丛中去了,英军毫无办法,只有悻悻离去。

与此同时,阿富汗边界的部族也迅速建立起抗英游击队,到处打击敌人。

俾路支游击队打败了英国克列尔中尉指挥的侵略军,他们收复了卡拉特城,并处决了英国的一个政治专员洛夫台。和他们共同作战的另一支游击队则占领了交通枢纽的维特。

而在布哈拉避难的多斯特·穆罕默德,也并未就此消沉,他也同样组织起了抗英武装力量。

1840年9月,他所组织的游击队痛击了英军;在巴吉贾和赛干痛击英军;11月两个月后,这支游击队对阵英军的一个旅,并把对方打得溃不成军。,在帕尔汪达腊,他们将英将谢尔率领的一个旅,打得溃不成军。

然而遗憾的是,后来多斯特·穆罕默德在英国当局的诱惑下,还是选择向英军投降,然后送往印度,软禁在加尔各答。

而他的儿子阿克巴·汗,决定继续他父亲“未完成的事业”。

1841年,是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更加广泛和激烈的一年。

游击队逐渐掌握了游击战的规律,他们能更加灵活和熟练地采用伏击、偷袭、夜战、“打完就跑”等战术,有效地打击敌人,并尽可能减少自己的伤亡。

因此,他们常常能以寡胜众,以少胜多,大量杀伤敌人,并逐步占领了中、小城镇,并抓住机遇,向大城市挺进。

而此时的英军,却到处被动挨打,伤亡惨重。广大农村基本是游击队的天下。

随着各地抗英武装力量的不断胜利和全国抗英形势的发展,预示着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抗英组织迫在眉睫。

1841年9月,二十多个部落领袖在喀布尔附近集会。通过商议,他们决定首先进攻喀布尔市内的白恩士官邸,一举夺取喀布尔。

然后再出城攻击和消灭英军司令部,并为此制定了具体周密的计划。会后,大家加紧做好战前的准备工作。

11月2日黎明,战斗行动开始了,军民拿着各式各样的原始武器,蜂拥地冲向白恩士住所。

白恩士从梦中惊醒,看到起义群众快要攻进住所了,他再顾不上指挥,企图穿上仆人衣服而化装乔装逃跑。

可是晚了,他当场被愤怒的起义群众击毙,大部分军官和卫士也被杀死。喀布尔被起义者占领了。

大家在胜利的鼓舞下,11月3日,向英国占领军的城外据点发起了猛攻,消灭了大批英军。

六天之后,喀布尔至巴拉·喜萨尔要塞的一切据点,都被起义军团团包围。

正在此时,一支北方抗英武装力量来到了喀布尔,受到了起义军热烈欢迎。

这支力量的领导者就是前面提到的阿克巴·汗。经过多年的征战,他已经充分获得了民众的认可,被尊称为“光荣之星”。

正是大家称之为“光荣之星”的穆罕默德·阿克巴·汗,他是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儿子。

11月10日,他率领抗英队伍冲破许多障碍到达喀布尔。大家一致选举阿克巴·汗为抗英武装的领袖。

从此以后,阿富汗的抗英形势发生了质的改变。被团结起来的阿富汗抗英力量,将再也不会惧怕这个“看起来比他强大的敌人”。

尽管后来英军曾试图尝试过一些办法,想要瓦解这支强大的抗英队伍,但他们在经历了1841年年末被打出阿富汗,1842年秋卷土重来又被打败后,英国人彻底放弃了。

他们知道,这个由崇山峻岭组成的国度,不仅拥有一座座无比坚硬的高山,还拥有像山一样坚强不屈的人民。

虽然第一次抗英战争在1842年宣告结束,但阿富汗人民面临的威胁并没有消除。

英国人将“在阿富汗失败”的愤怒撒到了印度头上,加紧了对印度的盘剥和扩张。

到了1876年,英国人直接出兵占领了阿富汗南部的边境重镇昆塔。

此时的英国,对阿富汗形成了一个新月形的包围圈,形势对阿富汗极为不利。

不幸的是,阿富汗不仅要面对来自英国的威胁,北方的沙俄也加紧了“进军中亚”的步伐。

可当时的国王希尔·阿里·汉却认为,沙俄是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只有英国才是真正的敌人。

于是,在阿富汗的统治阶层,形成了一个以国王为首的“亲俄派”。

而当英国人在1878年,派出三万五千名英军向阿富汗境内杀来的时候,这个亲俄政府因为过于依赖俄国的援助,根本没有调动起全国的军队,直接卷铺盖跑路了,结果导致各地的军队各自为战,难以抵御英军的进攻,兵败如山倒。

1879年5月,新任国王亚库布·汗向英军投降,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的《甘达马克条约》。开启了英国统治阿富汗的“殖民时代”。

可如果你认为,阿富汗人民抵抗入侵者的战斗欲望这么快就被消灭了,那显然是低估了他们。

因为在新政府才成立了不到半年,国内的“起义运动”就如同星火燎原般爆发了。

那么,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结果到底如何?未来的阿富汗还将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下期再说。

参考文献:

《阿富汗的三次抗英战争》周振国 刘志

《十九世纪阿富汗人民两次抗英战争》荣松

《阿富汗以弱胜强的三次抗击英军战争》常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