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说网 > 生活 > 正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原文出处及意思

2023-08-02 00:41 来源:贴说网 点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原文出处及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现在好多人认为,你看天地是残暴的,有地震有海啸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搞得万物很悲惨,可见天地是很邪乎的存在,圣人不把老百姓当人,连条狗都算不上,还是一只用草扎的狗,可见统治者也是残暴的,人世间就是这么不平等。

网络图片(侵删)

其实,你可能读了一个假老子。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天地对地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都是按照自然规律在运行着,生也好,死也好,都有其规律,天地无所谓对他们“”与“不仁”。

圣人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老百姓安居乐业、生老病死。圣人治理都是用“无为”的方法来治理,也无所谓“”与“不仁”。

所以说天地之间,就好像一个风箱一样。如果没有人去摇动它,它就虚静无为,但是它生“风”的本性仍然是不变的,如果有人去拉动它,那么风就自然吹出来。

话多了都是废话,不会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言多必失,反而会遭到争论不如求得内心的清静,和乐而不为。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有必要知道老子的顺其自然无为的思想。

老子认为,天地之间的核心就是道。道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就是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的状态,不会因为人为的东西而改变。人类在自然中,无论你是对自然顶礼膜拜,还是认为人定胜天,无论你是哭还是笑,自然丝毫不会改变,一切都按照他的规律去运行;所以天地是没有感情的,也就无所谓有什么仁义道德了。所以,老子打了个比方,他说,天与地是没有感情的,不会对谁好,也不会对谁不好,他对待人,就像是对待一直用完就扔掉的祭祀用的草扎的狗一样,任他自生自灭。

同理,圣人治理国家,也要采取无为的状态,你不要去多管老百姓,让老百姓自己生活,不要今天什么仁义礼智,明天什么法治建设,用无为的方式让老百姓过一种清净的无人干扰的生活最好。所以,老子说,圣人做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是这个意思。

老子认为,天与地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一种规律,你去干涉他,也无济于事。所谓的善恶其实就是人的价值判断,是人强加在天地上的。就像是王阳明说的那样,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或者说用现在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理解这句话的难点在于一字一词,一字就是仁,一词则是刍狗。

道家的仁和儒家的仁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人很了解儒家的仁,一看到仁,就自然想到儒家所谓的仁义道德的仁。儒家研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人是同类关系,仁自然是以善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处世哲学态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更加复杂,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却永远不能征服自然,甚至不得不臣服于自然。道家的仁,就是自私,认为仁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仁只对人友善,甚至只是表面的友善,对其他物种可不友善,这就是仁的本质,是人类自私的表现。天地不仁,就是天地自然不自私,它对人对畜生都一个样,不偏爱谁,也不憎恨谁。

刍狗就是纸糊的假狗儿,跟葬礼上纸糊的金银房子,纸做的冥币一样,不值钱的东西。以万物为刍狗就是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纸糊的狗儿一样,没有什么物种比其他物种高贵,都一样的可有可无,都一样的平等生活。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就是大自然不自私,世间万物皆平等。这句话表达两个意思,一是众生平等。二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贵,在自然眼中,王侯将相也跟纸糊的狗儿一样,没有必要去争宠政权争利,洒脱地过一辈子,然后尘归尘土归。

网络图片(侵删)

天地不存在仁爱之心,它把万物都看作是草狗,任由万物自生自灭。老子由“天道”推论“人道”。实际上,并不是说天地无情,而是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会有任何偏颇,任其自由发展。

这一章的主要思想,是说明了清静无为的好处,采取无为之治,认识自然,并且正确看待自然,不对百姓生息采取过多的干涉措施。

天地之间,就像风箱一样,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就好比政令繁多反而令人困惑,还不如保持内心的清静。

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干涉,不理睬,任由它自由发展就好了。

网络图片(侵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其实争议颇多,数千年来,尚无定论,比如到底天地是不是人还是天地不仁不义,到底刍狗是祭祀的草狗还是草和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无论老子说这句话是怎样想的,但以老子的自然观点来看,天地其实就是老子所言道的表象之一。那么道这个东西客观存在,主观又难以表述。我以为源起即有道,道无所偏倚,一就一,二就二。没有变通和眷顾,照章办事,所以万物或草狗,或草和狗,该昨用昨用,人也一样,在天地规则前提下,该吃吃,该喝喝,该死死,没有照顾,人和万物一样。

所以下一句:圣人不仁,以百姓刍狗。老子所言圣人,顺乎天,合乎道,有自然之心,遵道之变化,能治人者。既然为老子笔下的圣人,当然如同天地一样,不过天地约束的是万物,圣人约束的是人而已。

所以,对于天地和圣人的期盼是没有道理的,他们不会为你而改变。要想活好,只有主动适应天地的变化和圣人的治理。是不是有点儿既然反抗不了,就享受快感的意思呢。其实是一样的理儿。不过老子说得高大上一点。

放到今天,道家理论除了学究和道士有点兴趣,大都没什么兴趣了。但老子的思想确实光耀古今,能在那个年代讲出这样的话,他本人已经是圣人了,虽然他对圣人并没什么好感,并且对费尽心思治理那一套也不感冒,他希望的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无为之世。

所以,尽情享受吧,只要你无力反抗。热爱生活吧,生活就那样,你不想也那样,努力顺应时代吧,时代不会为你而改变,努力吧,机会就在你的适应当中。

天地:就是自然界。但老子《道德经》中“天地”不包括人类,把天地作为人类应该效法榜样。

不仁:“仁”就是儒家思想的“爱”。不仁就是没有爱。

天地不仁:天地没有仁爱,没有感情。

刍狗:用薅草扎成的狗,古代用于祭祀的贡品,类似于现代殡葬业尚在流行“车马人”、“花圈”,一种仪式需要的道具,用完之后就丢弃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没有感情,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老子主张无而治,这句话主要是宣传“虚用”和“无为”。

老子的观点是:“圣人”之治,就应该学“天地”之治,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有所偏爱。圣人应该效法天地对待万物那样对待老百姓,任由他们自作自息,自生自灭。

这是“天道”推论“人道”,“人道”效法“天道”;“自然”推论“社会”,“社会”效法“自然”。其核心思想就是阐述“清净无为”的好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老子想不到,他的思想能流传2000多年,他可能还没有想到2000多年了,他的思想还只停留在思想层面。

网络图片(侵删)

关于这句话,我说过N多次了。

这句的重点不在这一句,而在下一句。

刍狗的象征意义是:用你是你就高高在上,不用你时你就要下台来。

所以才有百姓(原义为百官)与之相对应。

只可惜,90%以上的作品没有读出这个意思来。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也就是说,圣人治理天下,对百官就像人们对刍狗一样。

用你时,你在台上风光;不用你时,你下台后一定要低调。回归你的草(民)的本色。

读《道德经》的难在于,这一章错一句没事儿,那一章错一句没事,累积起来,问题就出来了。